|
近日,肖正国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提高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寿命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提出了一种被称作“弱空间限域”的新方法,制备出了晶体颗粒更大、更耐高温的全无机钙钛矿薄膜,成功将LED亮度提高到116万尼特以上,使用寿命超过18万小时。6月11日,相关成果以“Weakly space-confined all-inorganic perovskites for light-emitting diodes”为题,发表在《Nature》期刊上。2 k) u9 i7 _' o
- ~0 y0 W" d; l$ k钙钛矿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材料,具有高发光效率、成本低廉和制作灵活的优点,在太阳能电池、LED和探测器中应用前景广泛。然而,由于传统的钙钛矿材料中,电子和空穴(负责发光的电荷)难以有效碰撞发光,因此科研人员之前多采用“强空间限域”的方法——例如制作非常小的纳米颗粒或极薄的材料层,来提高发光效率。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LED很难达到高亮度,而且使用寿命短,通常只能持续工作数小时,很难用在实际生活中的产品中。6 `$ k3 U4 B0 }! q B
6 g4 C0 G+ `0 k6 f# K
' z: v5 c" C5 A2 k+ S
! f! s' g: ^% a2 B% F2 E图1.不同空间限域的钙钛矿
0 r2 ~ n, E: K6 ?+ J" V X; j8 \6 Y: |' U Y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肖正国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弱空间限域”技术。他们在钙钛矿材料里添加了特定的化合物(次磷酸和氯化铵),通过高温退火工艺,制备出晶体颗粒更大、缺陷更少的新型钙钛矿薄膜。这种新材料内部更加有序,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小晶体所带来的缺陷问题,极大地提升了LED的稳定性和亮度。
, N1 [- T3 a; X; Y9 t! X d# i; r3 y8 X& L0 B B
在效率方面,新型钙钛矿LED的发光效率超过22%,已经和商业化显示产品的发光效率持平。与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商用OLED或LED屏幕相比,新型钙钛矿LED的极限亮度达到了116万尼特(显示屏幕的最高亮度通常在数千尼特以内),按照正常亮度100尼特计算,理论上能使用超过18万小时,已经达到商业化LED产品的广泛标准。这项突破性技术不仅成功克服了以往钙钛矿LED在效率和稳定性上难以兼得的技术瓶颈,更有望在未来广泛应用于高端显示屏、超高亮度照明等领域,推动LED技术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0 m+ h3 p. I* Y$ H: S
) K6 h& J! d8 W- x" n! _
' W/ D4 J+ o( U* j) M- S$ t
) k8 [5 S. F2 w( ~
图2a.钙钛矿LED结构;b.钙钛矿LED工作时照片;c.三种不同空间限域钙钛矿LED的亮度和效率关系曲线;d.弱空间限域钙钛矿LED寿命外推拟合曲线;e, f.目前已发表的绿光钙钛矿LED效率分别和亮度(e),寿命(f)的统计对比图
' _* F/ k4 J7 w7 D, C
/ Q: O. p( q4 O2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彭琛琛、姚海涛、Othman Ali、特任副研究员陈文静和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杨迎国研究员共同完成,肖正国教授为通讯作者。这项工作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计划专项资金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