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最新一期国际学术顶刊《Science》发刊。本期共收录研究论文14篇,研究综述1篇。 西安交通大学以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这是西安交通大学2025年发表的第6篇NS顶刊,发表数量位居中国高校第六。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和非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封面:展示了激酶NEK7(浅蓝色)和E3泛素连接酶底物受体cereblon(青色)的界面
9 u0 D, t/ [3 U T: E1、西安交通大学发表《铁电材料在下一代机电技术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 z. s0 U: t/ h
2 e! K" i9 m$ n) e' S% B5 ~论文综述了最近在提高铁电材料压电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供了进一步增强的潜在策略,以满足对高性能压电设备和系统日益增长的需求。 同时为铁电材料的未来开发提供了见解,以应对不断增长的新兴应用需求,包括光声成像和集成电路驱动的电子设备中的压电风扇和电机。 此外,它强调需要在整个铁电材料的生命周期中考虑环境影响,从采购和制造到使用和处理。 : Z2 Q9 c( G5 U2 A! R0 e7 [
- X3 T) [: @( R
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李飞教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著名学者张树君教授为论文最后作者。 李飞,国家杰青(2023),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学院教授。2002年至2012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和博士后。 2015年和2018年先后晋升副教授和教授职称。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多篇《nature》和《Science》成果。 - }; \5 D% t* i7 e8 S# q; a
2 H. o0 H* k p 张树君 5 j0 D5 w, @; ]/ J
2、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表《中国西南部甘棠箐遗址30万年前的木制工具》研究成果,这一发现表明,木器可能在中更新世的东亚人类生存和适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0 `4 Y! G; _0 g( s
" y0 d) e7 ]* E( W, w论文第一单位为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为论文通讯作者单位, 论文最后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高星研究员。 高星,1962年出生,中国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毕业,2025年当选当选国际史前与原史研究院院士。 % i' g1 n- {2 {% U( a
# D0 I8 \6 w: C! C% s4 q- A Q
1 {; G! R& _3 v* h; ]) P( B4 x9 E7 z6 \3 S
& O- T' r' J+ p% Y" c
, c, e' W# V& A, ^
; x! H0 o- m" a( e& j4 z3 P- e0 k3 [* F' O! B- d8 V; G
" a, H* W4 C5 s* U
9 \' v/ D/ \& {2 i0 W 3 O% `) w; r2 G; Z& Q
2 s7 _% s+ R' y0 f: Q) G#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