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88|回复: 28

同济大学全职院士盘点 & 近三届增选太顶了!

[复制链接]

新手上路

Rank: 1

2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品先,1936年11月生,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海洋微体古生物及古环境研究。
李同保,1942年10月生,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光辐射测量技术与标准研究。
项海帆,1935年12月生,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桥梁结构理论与工程控制、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研究。
郭重庆,1933年6月生,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工程设计与咨询研究。
卢耀如,1931年5月生,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研究。
裴钢,1953年12月生,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细胞信号转导研究。
郑时龄,1941年11月生,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建筑理论研究。
段宁,1949年7月生,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清洁生产技术研究。
常青,1957年8月生,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建筑学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陈义汉,1964年10月生,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研究。
吴志强,1960年8月生,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城市规划研究。
杨金龙,1966年1月生,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
吕西林,1955年1月生,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建筑结构抗震及减震研究。
徐祖信,1956年4月生,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城市河流污染综合治理研究。
李杰,1957年10月生,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随机力学与工程防灾研究。
蒋昌俊,1962年5月生,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网络金融安全研究。
朱合华,1962年10月生,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隧道与地下空间工程研究。
奥托·海因里希·赫尔佐格,1944年9月生,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研究。
贝斯科斯,1946年4月生,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计算力学研究。
高绍荣,1970年3月生,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胚胎发育与体细胞重编程的表观调控机制研究。
翦知湣,1966年12月生,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海洋地质学研究。
郑庆华,1969年1月生,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大数据知识工程研究。
童小华,1971年2月生,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行星测绘遥感研究。

新手上路

Rank: 1

2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截至2025年,同济大学共用23位全职院士(包括外籍院士两人)。整体来看,同济大学的院士团队呈现出工科优势突出、土木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实力雄厚、新兴与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的特点。

在23位院士中,分布情况如下:

中国工程院 (CAE) 院士:14位
包括2位外籍院士(奥托·海因里希·赫尔佐格、贝斯科斯)。

中国科学院 (CAS) 院士:9位
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化学、地学、数理等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领域。

新手上路

Rank: 1

2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当前年份(2025年)计算,院士们的年龄分布覆盖了从50多岁到90多岁的各个年龄段。

90岁及以上 (3位): 郭重庆 (92岁), 卢耀如 (94岁), 项海帆 (90岁)。

80-89岁 (4位): 汪品先 (89岁), 李同保 (83岁), 郑时龄 (84岁), 奥托·海因里希·赫尔佐格 (81岁)。

70-79岁 (4位): 裴钢 (72岁), 段宁 (76岁), 吕西林 (70岁), 贝斯科斯 (79岁)。

60-69岁 (7位): 常青 (68岁), 陈义汉 (61岁), 吴志强 (65岁), 徐祖信 (69岁), 李杰 (68岁), 蒋昌俊 (63岁), 朱合华 (63岁)。这一年龄段的院士正值学术创造力的高峰期。

50-59岁 (5位): 杨金龙 (59岁), 高绍荣 (55岁), 翦知湣 (59岁), 郑庆华 (56岁), 童小华 (54岁)。
2023年新当选的4位院士均在此年龄段!

新手上路

Rank: 1

2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科背景

核心优势领域:土木、建筑与城市规划 (8位)
“王牌”集群——涵盖了从桥梁(项海帆)、建筑理论与历史(郑时龄、常青)、抗震减灾(吕西林、李杰)到城市规划(吴志强)、隧道与地下工程(朱合华)等多个方向。

强势领域:环境与地球科学 (5位)
包括海洋科学(汪品先、翦知湣)、岩溶地质(卢耀如)、环境工程(段宁、徐祖信)和行星遥感(童小华)。

前沿新兴领域: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 (7位)
生命科学 (3位): 细胞信号转导(裴钢)、心血管疾病(陈义汉)、表观遗传学(高绍荣)。
信息技术 (4位): 网络安全(蒋昌俊)、大数据(郑庆华)、人工智能(赫尔佐格)、计算力学(贝斯科斯)。

基础科学与其他工程领域 (3位)
包括精密测量(李同保)、理论化学(杨金龙)、工程管理(郭重庆)。

新手上路

Rank: 1

2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选年份趋势:加速发展,成果显著

1990年代 (6位)

2000-2010年 (1位): 这一时期当选人数较少。

2011年至今 (16位): 进入“丰收期”,尤其是在 2019年、2021年和2023年 均有多人当选。

新手上路

Rank: 1

2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同济院士候选人概况

2023年,同济共有17位学者进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名单。

中国科学院候选人 (8位):

数学物理部: 任中洲
生命科学和医学部: 高绍荣, 戈宝学, 王佐林
地学部: 翦知湣
信息技术科学部: 王占山, 伍江, 周顺华

中国工程院候选人 (9位):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童小华, 郑庆华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陈艾荣, 凌建明, 孙立军, 肖建庄, 袁烽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戴晓虎, 张亚雷

在2023年11月公布的最终名单中,同济共有4位候选人成功当选。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4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05: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啥好顶的?25年会不会光头?还是继续大丰收?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06: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70岁以下12位,相当了得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4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06: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职非资深院士15个,很厉害了。如果再算上学术科研团队在同济的前校长工程院副院长钟,和基本上长期全职在同济的肖院士。那是相当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8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优秀,即使排除调过来的两个,也非常优秀!尤其是是15~23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保持谦虚。我同还没到持续稳定输出的阶段。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4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09: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话积点口德。虽然没啥用。但是宣传上好使啊。不知道为啥楼上这么嫉恨

初出江湖

Rank: 2

11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快有一些大学校长到龄退下,童小华很可能被提升。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5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0: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济大学官网,到2025年5月,同济大学校友院士267人;中科院士17人(含双聘),工程院士28人(含双聘),在欧洲及其他的外国当选的院士37人。以前候选人主要集中在工程院土木建筑水利学部。

新手上路

Rank: 1

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2: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数据可以的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8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济最近几届大爆发,看好今年依旧有好收获

新手上路

Rank: 1

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4: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李国强,葛耀君和孙立军了,不知道周彩存参选不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34

积分

1

贡献

80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6: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zgj1907 于 2025-7-7 16:31 编辑

今年应该是小年。好好储备人才,争取未来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peak9918 发表于 2025-7-7 05:09
有啥好顶的?25年会不会光头?还是继续大丰收?

就近三届的情况,哪怕后三届都是光头人家也扛得住啊。

新手上路

Rank: 1

2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还有两位院士是否全职在同济较为模糊,但是和同济合作密切。

何积丰,1943年8月生,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程序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曾长期在华东师范大学就职。

肖绪文,1953年4月生,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和参与了百余项工程的设计施工,多项工程获鲁班奖和詹天佑奖,长期在中建系统就职。

同时,两位前校长尽管离任,对同济的学科发展也有较强的影响。

​钟志华,1962年7月生,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的顶尖专家,他在2016至2018年担任同济大学校长期间,极大地推动了同济车辆工程学科的复兴与跨越式发展,并为学校奠定了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的坚实基础。尽管任期不长,但他的战略布局对同济后续的学科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钟志华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现在还担任同济大学磁浮技术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新生院同德学堂院长

陈杰,1965年7月,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控制科学与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在2018至2022年担任同济大学校长期间,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他主导成立了“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学科的交叉融合战略,使同济人工智能学科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其任内,学校A类学科从12个增至18个。QS世界大学排名从316位升至211位(2018-2022)。陈杰升任教育部副部长后,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书记。

禁止发言

2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8: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选三大奖/当选院士数量。我同能排名第三十不?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4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8: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的重心估计是在哈工大了。钟的学术重心在同济。肖的学术重心在同济。虽然肖的人事关系在中建,但是基本上是同济全职了。

新手上路

Rank: 1

2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8: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aishanzushi 发表于 2025-7-7 18:42
当选三大奖/当选院士数量。我同能排名第三十不?

院士前30了吧

新手上路

Rank: 1

2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8: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peak9918 发表于 2025-7-7 18:43
陈的重心估计是在哈工大了。钟的学术重心在同济。肖的学术重心在同济。虽然肖的人事关系在中建,但是基本上 ...

肖院士对同济还是一往情深哈哈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34

积分

1

贡献

80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9: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肖院士虽然出身清华,但是毕竟长期在八局工作,也在同济培训过,和同济科研联络比较多,和肖建庄教授一起出席活动比较多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34

积分

1

贡献

80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9: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uboy1999 发表于 2025-7-7 17:32
就近三届的情况,哪怕后三届都是光头人家也扛得住啊。

一届光头也许还能扛,两届光头就扛不住了,更不用提三届了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4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9: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要啥自行车啊!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34

积分

1

贡献

80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21: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院士不是以前了,以前名额少。现在两院都是常态化增选,名额普遍不少。不但要自行车,还得要摩托车,甚至汽车

新手上路

Rank: 1

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goodstudy 发表于 2025-7-7 02:10
学科背景

核心优势领域:土木、建筑与城市规划 (8位)

童小华放在信息学科更为合适,童当选就是在信息学部,而不是地学部。而且童的学科领域遥感主要靠的都是信息电子学科的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7-8 20:43 , Processed in 0.09062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