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某热点事件,让我意识到为什么中南总被黑这么厉害。
很简单,中南所处的生态位,是最难做的。清北这几年也说了,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清北的农村生是在减少的。就算有,凭借光环,出路问题不大。
当下高校已经充分市场化了,高校毕业生就是商品。可是,社会的期望还停留在三十年前,把高考当科举用。 前段时间看到某毕业生崩溃:高考比我低十几分的同学都混得比我好。 看的我满头黑线,人家只是某次考试比你低十几分而已,又不是比你少一个器官。为什么一定要不如你?
而以中南这个学校的专业和招生特点,历来没少招农村学生和贫困学生。招生量明显倾斜西北等较落后地区。研究生阶段又对双非极友好。我自己也是来源于落后地区,所以这么说不是鄙夷也不是嫌弃,反而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但是,客观来说招生量大,一些专业冷门,很多专业本科预期就业不那么乐观。而家长们期待极高,把高考当科举看,认为大学毕业证等于中产门票。培养自己的孩子考进985,预期就是苦尽甘来人上人。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接受退学,学业不顺利,就业情况不够理想?任何一个学校都不能保证学生一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但是低出身的家庭特别不能接受这一点。富哥富姐不会因为毕不了业寻死觅活的,也许人家正好出国玩几年。那些因为一场考试,延毕几个月而轻生的是什么家庭的孩子?因为可能无法毕业愿意被导师侵害的是什么孩子? 是从小到大只有华山一条道可走的。我不敢想象真理想化地学国外宽进严出高淘汰率,让一部分学生无法毕业,确实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都不敢想象会有多少负面新闻。 这种玩法,国人现阶段不接受的,家长和社会都不接受。
前几年朋友说,航天员怎么几乎都出身贫寒啊,找不到一个富哥富姐。是啊,富哥富姐怎么可能走这些又危险又艰难的道路。富哥富姐即使读个天坑,也不会在对口行业就业的,人家拿个学位证就够了。毕业后基本不会对学校有何不满因为原本也没什么期望只是走个流程而已。
喜欢黑学校,毕业几年都愤懑不平的是什么人? 是阶层跨越失败的人,是巨大期望落空的人。但是,阶层跨越从来就是低成功率的呀。这个能怪学校吗? 即使强如上交,也会有一本学生自救手册批判现代教育。这不是中南的问题,问题在于中南对弱势地区太友好了。当一个学校招收农村的学生比较多的时候,就已经是一种罪过了。
中南大学肯定是一所好学校,有理想,有坚持,有格调,有人文关怀,从不参与运作和炒作,帮助无数人阶层跃升。但是这个定位吧,就决定要被黑的。你有985的光环,你让无数人看到光又失去光,未免残忍。但这绝不是某个学校的问题,或者说是是当下大学共同的问题。
中南其实几十年来,一向不重视宣传,也极少为自己辩解。这是众多校友久为诟病的,又何尝不是一种可爱的耿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