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29|回复: 29

全驱系统控制理论 能否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复制链接]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5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4 16:55: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驱系统控制理论在航天领域的突破性应用
‌全驱系统控制理论(Fully Actuated System, FAS)是近年来控制领域最具革命性的理论突破,特别在航天器复杂控制任务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以下是其核心应用与进展:

一、理论优势与航天适配性
‌解决传统理论局限‌:突破古典控制理论对非线性、时变系统的处理瓶颈,可系统化解决航天器姿态避障、编队协同等复杂问题‌。
‌关键性能提升‌:
实现航天器姿轨预设性能控制的高精度鲁棒性‌。
支持绕飞预测控制和拦截制导控制的实时动态调整‌。
增强组合体抗干扰控制能力‌1
二、典型航天应用场景(基于《航空学报》专栏案例)
‌姿态控制‌
基于二阶全驱系统的避障控制(哈尔滨工业大学曹喜滨团队)‌
欠驱动航天器姿态跟踪(胡庆雷团队提出横截函数方法)‌
‌编队任务‌
非合作目标协同绕飞的预设性能控制‌1
时变通信约束下的高阶全驱预测控制‌1
‌制导系统‌
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 张宏岩 团队)‌
三、最新研究动态
‌国际会议成果‌:2023年全驱系统理论与应用会议收录190篇论文,涵盖航天器鲁棒控制、故障诊断等方向‌。
‌理论扩展‌:已发展至离散系统、随机系统等分支,应用于四旋翼、卫星等平台‌
‌该理论由段广仁院士团队创立,其核心价值在于为高维非线性系统提供了统一框架‌,相关成果被列为《航空学报》2024年专栏封面文章‌。当前航天领域应用已从单星控制扩展到星座协同,成为应对未来深空探测复杂任务的关键技术储备。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5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7-24 17:16: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航天器控制的技术赋能​
姿态控制精度提升​理论在航天器三轴稳定控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实时解算太阳翼、推进器等部件的惯性参数,并补偿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高频扰动,姿态角误差可降低至0.01°级别。实践数据显示,某型遥感卫星应用该技术后,有效载荷指向稳定性提升40%,成像分辨率突破亚米级。​轨道维持可靠性突破​在轨道修正控制中,理论解决了传统PID控制在深空环境中的滞后问题。通过构建轨道摄动预测模型,结合多目标优化算法,成功实现地月转移轨道燃料消耗降低15%。某深空探测器应用该技术后,轨道维持发动机点火次数减少23次,任务寿命延长2.3年。

新手上路

Rank: 1

1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4 17: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可能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5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7-24 17:18: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显著提升了控制精度与稳定性高阶全驱系统理论通过动态特性建模与非线性补偿技术,将航天器控制精度提升至亚角秒级(0.01°)。在稳定性方面,其采用多频段扰动抑制算法,有效抵消太空环境中的微振动与热致形变影响。例如,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应用该理论后,姿态稳定度达5×10⁻⁴°/s,较传统方法提升两个数量级,同时燃料消耗降低18%,实现了长寿命与高精度的双重突破。
该理论已形成完整的工程化技术体系,在多个国家级航天工程中验证了其先进性。典型案例包括:天宫空间站组合体姿态协同控制,实现百吨级载荷毫弧度级稳定;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任务中,上升器与轨道器自主交会对接误差小于5cm;北斗导航卫星星座在轨重构效率提升60%,卫星寿命平均延长1.8年。技术成果已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特等奖,并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智能控制领域取得国际领先地位。四、未来技术演进方向随着深空探测任务复杂度提升,理论正向自适应学习控制方向延伸。在火星采样返回、小行星探测等场景中,系统将集成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实现环境突变下的自主决策。预计2030年前,该技术将支撑我国建成首个月球科研基地的精确控制系统,并为载人火星任务提供核心控制保障。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6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4 17: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大可能,这个学科的高峰产出在钱学森那一代人,美国早就用计算机模拟了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5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7-24 17:26: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萧十一郎 发表于 2025-7-24 17:23
不大可能,这个学科的高峰产出在钱学森那一代人,美国早就用计算机模拟了 ...

这是控制理论第二次重大突破。

新手上路

Rank: 1

2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4 17: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萧十一郎 发表于 2025-7-24 17:23
不大可能,这个学科的高峰产出在钱学森那一代人,美国早就用计算机模拟了 ...

你懂吗??? 我也不懂,但是我不评价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70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4 17: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制造口水仗吧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5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7-24 17:33: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ongyun 发表于 2025-7-24 17:30
少制造口水仗吧

不要怕争吵。

高级战友

Rank: 4

70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4 17:3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很大,下周未就可以请客了

初出江湖

Rank: 2

8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4 17:35: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会军院士班?

初出江湖

Rank: 2

10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4 17:46: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锁定自一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5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7-24 17:57: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杏花村 发表于 2025-7-24 17:35
高会军院士班?

段广仁院士团队

高级战友

Rank: 4

41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4 18: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锁定自一 广仁V587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5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7-24 18:38: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htjww 发表于 2025-7-24 18:18
锁定自一 广仁V587

如果是清华申报可称为锁定。

禁止发言

269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4 19:09: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意义不大,等结果出来再说吧。

新手上路

Rank: 1

2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4 23:02: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大校友

新手上路

Rank: 1

4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4 23:33: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驱系统控制理论体系的突破,彻底克服了传统状态空间方法在面对复杂非线性、时变性、时值特性以及非完整性等方面的种种局限,成功解决了许多复杂系统中的鲁棒镇定问题。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控制理论领域的一个重大进步,特别是在高维、非线性系统的处理上,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具体来说,这种新兴的控制理论体系使得鲁棒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预测控制、跟踪控制、抗干扰控制以及离散时间系统控制等多种复杂控制问题得到了系统化的解决,引起了学术界、工程界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全驱系统方法被誉为控制学科中最具建设性与原创性的成果之一,它提出的全新理论框架不仅为许多研究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方向,而且也激发了大量相关领域学术论文的发表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十篇开创性系列论文不仅为高阶全驱系统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推动了该理论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研究成果在理论深度和应用广度上都具有极高的重要性,因此迅速吸引了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高度关注。

高阶全驱系统的成功应用,既解决了多个复杂的控制问题,也展现了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巨大应用潜力。这些先驱性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全驱系统理论在控制学科中的进一步发展,也深化了我们对控制系统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问题的理解。随着这些研究的不断推进,全驱系统理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的学科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这些理论的传播与应用,必将进一步促进对控制理论与工程技术的深刻认知,从而为未来的科技创新与跨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全驱系统的成功应用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不断发展,不仅为现代控制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而且也为未来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可以预见,随着全驱系统控制理论的不断完善与深化,它将对整个控制学科乃至其他相关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控制理论与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

高级战友

Rank: 4

79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5 00:14: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梅沙 发表于 2025-7-24 17:18
显著提升了控制精度与稳定性高阶全驱系统理论通过动态特性建模与非线性补偿技术,将航天器控制精度提升至亚 ...

真有这么强吗???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5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7-25 00:18: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ianya2088 发表于 2025-7-25 00:14
真有这么强吗???

有这么强。看评委怎么想了。

新手上路

Rank: 1

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5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tianh1222 于 2025-7-25 10:42 编辑

人造控制理论,ARDC已经是过去式了,全驱控制理论才是未来

镜像提问:平行控制理论能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镜像提问:透明计算能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5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5 10: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游走江湖 于 2025-7-25 11:04 编辑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般授予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要求成果基础性要强,使用范围要广。不太了解这个全驱系统控制理论,如果能应用在多数控制领域,形成普适性、基础性的控制理论创新,那意义重大。如果是仅仅是应用在航天特定领域,不具备普适性、基础性,那获得一等奖就很难说。

初出江湖

Rank: 2

13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5 10: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中专生走出的自一传奇,可以吹一年了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70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5 10: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xavimessi2021 发表于 2025-7-25 10:56
从中专生走出的自一传奇,可以吹一年了

博士第二年 杰青, 够吹不 。此奖是段院士个人贡献

高级战友

Rank: 4

45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5 11: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继续搞个本硕博专业

然后继续哇哇叫文工团

然后宣传中国控制第一校

自然一等被清华搞臭了 希望不要继续搞臭

新手上路

Rank: 1

1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5 11: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xavimessi2021 发表于 2025-7-25 10:56
从中专生走出的自一传奇,可以吹一年了

别人中专生的起点,就拿到了杰青。你985的起点,杰青的门都摸不到,丢脸不?

初出江湖

Rank: 2

10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5 12: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控制理论领域的杰青长江学者很多本科都不是985,甚至都不是211,这个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控制理论与应用数学差不多,他们那个年代很多人不做硬件实验验证,只做计算机模拟仿真

新手上路

Rank: 1

4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5 14:15: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游走江湖 发表于 2025-7-25 10:50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般授予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要求成果基础性要强,使用范围要广。不太了解这个全驱系统 ...

普适性的,电力、无人机、机器人都有应用,只不过从航天应用开始的。

高级战友

Rank: 4

79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5 14:25: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布吃的饭 发表于 2025-7-25 11:33
别人中专生的起点,就拿到了杰青。你985的起点,杰青的门都摸不到,丢脸不? ...

是的,人不能靠学历吃一辈子

新手上路

Rank: 1

1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7-25 14:40: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透明计算害了一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8-2 02:58 , Processed in 0.04694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