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复旦近2、30年的校长,前杨和王挖坑,后杨拨乱,但能力有限,许稳了舵加了速,作为比较大。金不能说没作为,地方合作、工科拓展、虹桥青浦校区、相辉学敏祖泉几个特区,特别是人才制度改革,这几个事情能继续下去落实好了,善莫大焉。
% P- ^( V" R8 n0 V数理化生的人才梯队,问题在现在,但源头应该还在2000年前后,数理化生现在参选的人基本上都是1990-2000年代的博士,现在看起来这一时期有断档。这种情况恐怕还得持续几届,物理系、数学中心近年的人才引进都是以年轻人为主,像物理现在的主力修发贤、黄吉平、向红军、张远波等都是年轻一代。复旦自己培养的院士苗子,新基石研究员、相辉学者、尚思学者这些人里,徐文东、徐彦辉、周鹏、鲁伯埙等人相对也都年轻。
! j1 p* }5 U* E0 i8 U! J当然,也可以挖准院士级别的人才来补充,复旦人才引进的加速也就近5、6年的时间,就看这些年挖的一批杰青能不能在未来几年转化为院士。化学的张俊良、施章杰,生物的罗凌飞,包括一度要挖当时还没上院士的高绍荣,物理的袁峰,可能存的也是这个心思,只是眼光、运气或者时机,还是差这么一口气。
" i* |! q" y6 f) v6 L2 I" ]$ P也不用妄自菲薄,许校长愿意留,包校长愿意回,饶校长愿意来,说明复旦吸引力虽比不上西湖这种体制外,但不至于差了,说到底,空间、经费、体制、平台,短期内经费比不上浙交,在空间、体制、平台上多下功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