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
发表于 2025-7-6 18:22:24
领导参选院士本来就很扯淡,包括院士兼任校长都很扯淡,你到底是搞研究还是搞管理?
USeen
发表于 2025-7-6 20:17:06
关键是院士的待遇是副部级,
官本位这一点非常吸引人。
如果要完全改革,可以仿效美国的院士制度,
院士就是一个学术头衔。
julong
发表于 2025-7-7 13:40:39
有进步,但缺点也很明显,楼上有个建议担任处级以上干部的不能参选很有道理,否则校长副校长的控制一大批资源的优势太大
lory
发表于 2025-7-7 13:59:29
julong 发表于 2025-7-7 13:40
有进步,但缺点也很明显,楼上有个建议担任处级以上干部的不能参选很有道理,否则校长副校长的控制一大批资 ...
其实有相关要求,但很难执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规定:党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及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企业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等技术负责人及所属研究机构负责人可视情况适当放宽。
julong
发表于 2025-7-7 14:12:25
lory 发表于 2025-7-7 13:59
其实有相关要求,但很难执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规定:党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 ...
呵呵,这个就是中国特色,别说只是个实施办法了,就是法律也有原则上通过。这个原则上其实就是可以不执行,比如院士退休年龄原则70,特殊75,以我等智商以为大多70退休,少数75,但是到70就没退的,还不如直接规定个75退休或者校长副校长等可以参加院士评选。
ctvubininnon
发表于 2025-7-7 15:37:20
长岛 发表于 2025-7-6 15:35
就不说颜宁了,就清华现校长不一样火箭提拔么。这种情况本来也避免不了。 ...
颜宁他们的小团体太小了,老规则评不上吧。我认为颜宁是靠新规则大同行评审才上的
长岛
发表于 2025-7-7 15:52:53
ctvubininnon 发表于 2025-7-7 15:37
颜宁他们的小团体太小了,老规则评不上吧。我认为颜宁是靠新规则大同行评审才上的 ...
是啊,所以说新规则对某些学校来说更适合捧人。有人得利,有人吃亏,没法单纯说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利益博弈罢了。
gugzhong
发表于 2025-7-8 13:54:58
lory 发表于 2025-7-6 09:24
2023年增选结果两个趋势:原985新当选院士占比显著减少(非92占比增加),京沪或有校长头衔的占比在增加 ...
减少京沪参与投票人数,这个问题可以解决。
robbynio
发表于 2025-7-12 08:09:05
今年的投票大约什么时候啊
1944931585
发表于 2025-7-12 09:14:18
同行专家怎么选择的?应该从全国或者世界各地均匀抽取
追梦狂侠
发表于 2025-7-12 09:33:35
最合理的方案(全员选 学部委员,再由新当选的委员的投票做为有效投票选 院士。同步进行):
国家级科研协会设置:中国科学院设置5大分部:
文学部【合计 30人】
理学部【合计 20人】
工学部【合计100人】
农学部【合计10人】
医学部【合计40人】
每5年进行一次院士增选,名额200名左右,各分部院士名额(预分布 - 略)如下。
评选规则:由各 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 进行提名候选人(每个单位每个分部提名不得超过2人),由 中国科学院各分部全体院士 进行记名投票(投票数量为预分配当选数量,投票时间与 学部委员 投票 同时进行,投票方式为网络投票),待学部委员投票结果产生后,选取 新 当选的学部委员的投票作为有效投票 按得票排名 确定当选名额。
国家级科研协会设置:中国科学院设置5大分部,每5年重新评选一次学部委员,各分部委员数量总计 1800人,分布如下(略)。
评选规则:所有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为候选人,全国高校、科研院所 所有该学部、该分部的 全体教授 进行不记名投票(允许弃权),按 得票排名 确定当选名额(各分部每各单位限定不超过2人,超过的名额顺延)。
文学部【合计 300人】
理学部【合计 200人】
工学部【合计800人】
农学部【合计100人】
医学部【合计400人】
1944931585
发表于 2025-7-12 12:20:25
最后还要全体学部委员投票吧
江湖
发表于 2025-7-12 19:21:34
好的一点是,削弱了院士在评院士的时候的话语权。 之前的诟病就是,必须要院士同意你才评的上院士。现在院士只能在确定的群体中选小部分人不被评上。 之前院士有权大范围内挑小范围群体。现在只能在小范围群体内踢掉更少的人了。
长岛
发表于 2025-7-12 19:32:37
gugzhong 发表于 2025-7-8 13:54
减少京沪参与投票人数,这个问题可以解决。
限制京沪投票人数还不如限制京沪候选人人数。每个省按配额来,京沪可以稍多一些,京沪轮不上的大牛自然就会跳槽去地方学校。
gugzhong
发表于 2025-7-12 23:49:46
长岛 发表于 2025-7-12 19:32
限制京沪投票人数还不如限制京沪候选人人数。每个省按配额来,京沪可以稍多一些,京沪轮不上的大牛自然就 ...
限制候选人不好操作,也没道理。
windy_s
发表于 2025-7-13 12:02:09
说实话这样也好,没有国家科技奖的人就不太容易当院士了
lory
发表于 2025-7-13 15:21:32
windy_s 发表于 2025-7-13 12:02
说实话这样也好,没有国家科技奖的人就不太容易当院士了
大同行评审与国奖存在什么关系?
长岛
发表于 2025-7-13 16:58:46
gugzhong 发表于 2025-7-12 23:49
限制候选人不好操作,也没道理。
分配名额就好了,长江就是这么操作的。
限制评委人数才不具有可操作性,谁来挑选评委?院士还是公务员?
guyilinby
发表于 2025-7-14 09:15:37
lory 发表于 2025-7-13 15:21
大同行评审与国奖存在什么关系?
假设50个大同行,里面一半看国奖,你没国奖对手有,你就拿不到那些看国奖人的票,就上不了。所以目前这种规则下,更适合文章和奖励都出色的人突围。
lory
发表于 2025-7-14 09:44:40
guyilinby 发表于 2025-7-14 09:15
假设50个大同行,里面一半看国奖,你没国奖对手有,你就拿不到那些看国奖人的票,就上不了。所以目前这种 ...
没区别啊,以前不也是这样么
guyilinby
发表于 2025-7-14 10:21:30
lory 发表于 2025-7-14 09:44
没区别啊,以前不也是这样么
以前院士选啊,搞定院士们就可以了,有短板多汇报也能搞定院士啊,反正没多少人,尤其是核心大院士。现在人多了,而且是动态的,不知道每个评委是看重文章还是奖项,只能都硬,胜算才大。
我爱吃烤鱼
发表于 2025-7-14 10:57:17
wszgr 发表于 2025-7-6 09:19
只要规定一条,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不得参与院士评选,一切都海晏河清。
支持,请相关同志照办
有张纸
发表于 2025-7-14 11:04:05
只要强调这个最高级的帽子,怎么改革都解决不了问题
1944931585
发表于 2025-7-14 11:05:13
没有什么好办法,不就选个院士,没必要浪费资源。
国家应该轻院士待遇和权威,重荣誉!
你好网大
发表于 2025-7-14 11:23:13
院士评选应该把获得国家、全国创新、何梁何利以及取得发达国家外籍院士的纳入,万人、杰青、长江这些都是利益全体上去的,其中很多毫无含金量,完全都是混子
guyilinby
发表于 2025-7-14 11:27:27
本帖最后由 guyilinby 于 2025-7-14 11:28 编辑
你好网大 发表于 2025-7-14 11:23
院士评选应该把获得国家、全国创新、何梁何利以及取得发达国家外籍院士的纳入,万人、杰青、长江这些都是利 ...
说的好像国家、全国创新、何梁何利这些的主要评审人和万人杰青长江不一样是的,不都是院士吗?
你好网大
发表于 2025-7-14 11:37:36
guyilinby 发表于 2025-7-14 11:27
说的好像国家、全国创新、何梁何利这些的主要评审人和万人杰青长江不一样是的,不都是院士吗? ...
不是都是院士
school
发表于 2025-7-14 12:27:14
只要是网上同行非院士评审就行,不要人身接触就好,起码比之前比几个院士拍板要公平的多
guyilinby
发表于 2025-7-14 12:48:22
你好网大 发表于 2025-7-14 11:37
不是都是院士
虽然评委不少不是院士,但是组长都是院士,这种的如果有讨论,院士一定调基本不会有反对意见。
乱人心智
发表于 2025-7-14 15:57:48
以前有的人文章奖项都不出色 有院士支持就能上,现在这种热不基本上在大同行评选就会被刷下去。而且,现在院士投票是单独投票,所以一些不受某些院士待见,但是成果不错的候选人应该会上去。但是一些院士想要硬捞的人应该是上不去了。院士向头部高校集中就是必然的事情,一般的学校就没有那么多资源,当然,京沪高校的科研实力总体要比非京户的高,如果完全看实力 就是他们上去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