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3-2 22:36: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lwd12345 于 2024-3-2 22:41 编辑 : _3 G' z, y/ u
. F! y+ x0 ~. h' C0 n/ d2 \) t
磁层和太阳风相互作用课题组、行星空间等离子体物理与探测课题组联合召开新学期工作会议,课题组PI史全岐教授和张慧教授主持会议。
5 n) E" H E+ a- U, V Y! L# k# G, |( d4 C) I
会上,史全岐教授、张慧教授总结了两个课题组在2023年诸多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1)课题组成员在日球层及行星空间环境演化、月球、火星和行星天然卫星表面及近地空间环境分析、空间探测载荷研制开发等领域展开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Physics 1篇、其它SCI论文10余篇,另获批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各1项,自主研制的中子与高能带电粒子谱仪年中交付未名一号卫星总体;(2)科研项目立项获得佳绩,张慧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资助、Alex William Degeling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外国资深学者研究项目资助、史全岐教授获批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郭瑞龙教授获批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Timo Markus Pitkänen教授与Jong-Sun Park副研究员获批科技部高端专家项目等9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在人才培育与团队建设方面,张慧教授成立行星空间等离子体物理与探测课题组,Alex William Degeling教授申请的山东省高端专家项目已经过现场考察阶段,特别资助博士后姚淑涛获评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重点资助博士后肖超获评国防科技大学学术新秀人才,还有两位研究生分别获评2023年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硕士学位论文奖;(4)促进学术交流,承办“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木星前沿论坛/木星冰卫星论坛暨空间物理关键区域耦合过程研讨会”。团队成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史全岐教授在7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Plasma Physics作大会报告1次,张慧教授在the 28th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作大会报告1次、ISSI“Impact of Upstream Mesoscale Transients on the Near-Earth Environment”team meeting作邀请报告1次,Timo Markus Pitkänen教授在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bstorms作邀请报告1次)。推动了澳门科技大学签署实验室合作协议,联合培养行星科学与探测领域的航天复合型专业人才,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国际一流的专业实验室,瞄准更高国际平台建设。) `0 [' g* Y4 ?, v
8 X+ e& [0 B: R E- r9 [, T
空间科学研究院磁层和太阳风相互作用课题组,目前由山东大学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史全岐教授担任PI,打造了一支由国际著名专家领衔、中青年专家为中间力量,青年学科骨干为主体的学术队伍。团队拥有基金委外国资深学者、山东省高端专家长期,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第一层次)、教育部青年长江,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第二层次)、基金委外国优青、山东省杰青,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等在内的教师10人,以及硕博士研究生20余人。成员进入SMILE卫星计划、天问一号、嫦娥四号等科学团队,并通过空间粒子辐射探测实验室,获取一手探测数据与成果。发表SCI论文百余篇,获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 e5 ^ j) \& \# {7 @( Q% O
* R3 ^# K, ?" u1 b3 Z$ `, `1 {
空间科学研究院行星空间等离子体物理与探测课题组成立于2023年,课题组长张慧是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讲席学者,曾任美国阿拉斯加大学终身教授,团队成员还包括山东大学齐鲁青年教授1人,科研助理1人,以及硕士研究生2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行星空间等离子体跨尺度耦合;2)行星空间等离子体跨区域耦合;3)研制探测仪器,包括地基高频极光成像仪和星载电子谱仪。团队将围绕重大科研设施建设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打造理论分析与仪器研制相结合的国际化团队,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的产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