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3-6 18: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勇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使命,通过加强有组织科研,不断提升支撑科技强国、科技强省建设的能力。2023年,学校若干科研核心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学术基本面稳居全国高校第一方阵,整体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造了新业绩、作出了新贡献。7 ~$ \* X' D, g, I% U; D
6 g4 }7 M4 V8 ]6 m- a 加强顶层设计,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加快构建
: e8 P- h& G1 q* N3 u
9 g4 |" a$ o8 G( d2 o 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加强学校党委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举全校之力推进国重重组工作,加强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重大平台的建设。打造原位足尺深地探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新增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等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并全部启动建设,新增教育部科研平台5个、省级科研平台9个,构筑起国家级、省部级平台有效协同的平台体系。5 `5 ~. z3 L$ b' o
9 R5 f1 q6 ?2 \" o/ i3 g7 B
加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Y7 g3 I% M3 {3 p( |
5 W/ r0 I2 b! f8 W1 x 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精准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推动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充分彰显。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622项(创历史新高),国家杰青基金6项,优青基金9项;3个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9篇高水平成果在国际顶尖期刊Cell、Nature、Science发表。孙金鹏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体现基础研究实力的nature论文指数全球排名中,山大已跃居第31位。2 [- F: r' L5 A# t3 O
1 m5 H; r$ B* A) P9 V* j% R4 N
加强集成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持续破解& |* N2 U0 [: T6 Q4 I- x
" Q6 t; j, g8 l; ^: N
按照“围绕关键领域、立足高校优势、强化系统集成”的总体思路,瞄准国家战略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和我省11条标志性产业链技术急需,加强与科研院所、领军企业的合作,强化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装备研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7项、课题58项,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氢进万家”部省联动项目再次实现亿元级项目突破。由山大协办、搭载“五官一脑”的山东省首台9米级盾构机“齐鲁号”下线,成为我省生产制造的“最智能”的盾构机。某大口径关键晶体供货任务全面启动,学校成为教育部系统内承担工程任务的唯一核心单位。成功突破8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制备技术,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已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半导体项目“窗口指导”审批,实现落地转化和产业化,有力保障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稳定和自主可控。7 {4 Q/ {5 n8 R1 x6 [
2 F2 N* W0 G3 N4 }( J/ r
加强科技支撑,服务山东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见行见效& M7 J5 C8 M3 e8 [4 P
& D7 T- @3 ]* o$ T) h) F# [ 全面加强与“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领军企业、“链主”企业合作,承担驻鲁部属高校“十四五”服务山东重点建设项目3项,共建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76个(其中,千万元级平台15个,亿元级3个),累计派出挂职及兼职人员200余人,精准解决我省产业发展的“堵点”“痛点”,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贡献山大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