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0-14 09:59: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南的jbchaii黑我,可能是因为我说了东南的候选人吴智深因为同方向岳清瑞新增的院士,面临着一定的方向平衡的可能。但是我不仅说了吴,我同的李国强教授我也说了,具体参照82楼。我没有针对任何学校,我只是客观表达,当然也许最终吴智深和李国强都当选了,也是有可能的。
, d( T [$ `. R
# Y2 s# b2 d+ p9 t `1 @& {( h1 d我们讨论,肯定是基于一定的基本增选原则:科研实力(国家奖、群体、国内国际重要奖项)、参选资历、细分方向名额与平衡、学术派系等等。6 f% {2 B+ ~. Y- M, j
5 N& l( y8 D$ H' m" L$ u& `( `
以前参选资历非常重要,现在因为评选规则在发生变化,比如同行评审等等,我认为参选资历依然重要,但是权重比以前下降。再比如院士年轻化,都会对院士增选产生一定的影响。 y3 }/ U" \- U9 U: v2 w
E8 a8 C. N; y$ i具体到2025年来看,我认为2023年的国家奖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三年的项目一块pk,竞争十分激烈,含金量肯定是要大于以往任何一届的。如果候选人原来牵头过一项国家奖,2023年又新增了一项牵头,这种情况要更加重视,即使他是第一次参选。另外,同行评审,群体的含金量会更加凸显。
: s+ L' \% L9 }9 I$ `$ S/ ?, I
, }7 f9 Z! h5 \! T* S大结构领域4 t: |7 h) V9 b# D8 @: Q! n
t% I+ s( w* u- G
进过二轮! B- `3 ~- w! I' V( T5 x/ U6 C! z
吴智深(2个二等奖,frp、结构健康监测),相近方向岳清瑞
6 X& O- q8 I: N8 U李国强(2个二等奖,钢结构理论、钢结构抗火),相近大方向周续红* y l' i$ T: T* @3 b3 a
叶浩文(2个二等奖,施工),相近大方向肖绪文
* I8 Q; b' g2 b3 _$ C8 F方秦就不列了
4 q; \: r+ K7 J7 A
O. ]* r0 G6 ?7 y( O没进过二轮
$ a6 _8 L! T/ R$ O罗尧治(1个一等奖,空间结构方向,方向没有50后新院士,参选过), M0 o4 s2 U1 Z* O
龚剑(2个半二等奖,施工方向,有50新院士,2023年一项科二,是2020年的科一被刷项目,有增强,参选资历丰富)
2 s$ Z9 x c8 Y$ i+ L5 A. u2 Y杨庆山(2个二等奖,钢结构、结构风工程,其中1个二等奖是2023年获得,群体,没参选过)0 l' Q- I! x% \, h2 Y _
余志武(2个半二等奖,混泥土方向(混凝土、组合结构,高铁混凝土轨道—桥梁),年龄接近70,年龄不占优势)
; P- D( [+ u3 n- B/ u* |! e
( r8 c0 E. K5 e7 W' b方向汇总:; x, J% [* _+ Q; h- y
空间结构:罗尧治,没有50后新院士# [5 u& ?) y- z$ ~2 u5 P3 D6 J. a
大钢结构体系:李国强、杨庆山,50后院士周续红 @4 b5 m) l* j4 l. C
FRP:吴智深(结构健康监测是特色),60后院士岳清瑞; B4 i2 K; V' E2 F- F. c8 e. X
施工:叶浩文、龚剑,有50后院士肖绪文
4 B6 }* Z9 H7 I4 S% u混凝土:余志武(高铁混凝土领域是特色),同方向有组合结构的聂建国9 q5 u5 I2 |. Q3 W7 Q9 S
# |7 E3 e( p9 s* i. K
23年曾滨是预应力混凝土,只有一个半国家二等奖,在大结构工程里面奖项是偏弱的,但是中了说明方向平衡还是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