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1-18 22:54: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推进学科专业现代化。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必争领域和重要前沿领域,持续优化学科结构和学科生态,积极发展国家紧缺学科专业,整合淘汰小散老旧学科专业,加快健全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文理工医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学科体系。近年来,学校新增国家急需“四新”专业19个、新兴交叉学科学位点5个,不断提高学科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
( h R$ r/ J+ [, Q, Y* h- F& G
$ P2 s8 y3 w2 k二是优化学科空间布局。系统推进一校三地学科的优化调整和错位布局,实现校区之间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学校启动龙山校区(创新港)建设,力争建成“全球人才高地、国家科创中心、山东发展引擎、时代文化灯塔”。威海校区重点建设空间科学、区域国别、海洋科学等特色学科,进一步凸显国际化特色。青岛校区大力发展“计算机—光电信息—网络空间安全”等三大学科集群,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6 W% A( K- [; I1 G( J4 J6 S' i
# P, y, T+ v L5 e) ~三是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实施学科融合创新计划,推动学术关系紧密、学科特性相近的学科组成学科群,进一步弘扬人文、做优社科、筑峰理科、建强工科、光大医学。建设学科交叉中心,启动学科交叉计划,加强交叉方向、团队、平台、课题研究、人才培养“五位一体”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