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3-25 21: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 N& M# n# I: j. w0 y1 j7 a h
对于弟子来说,肯定是弟子牵头对于今后增选院士更有用,对于院士团队来说,他们也要考虑一个有竞争力的、成熟的可报奖的成果点问题,我觉得李校长不牵头报奖,很可能是要把未来有希望的国奖增长点留给自己的徒弟。
) F5 M6 P: j3 K纵观李校长三个第一完成人的国奖,其第二完成人(可以认为是主要完成人)都不一样,分别是张庆松、李树忱、王汉鹏,这几个人现在都五十岁左右了,现在在科研上不是很活跃了,不大可能再有能支持国家奖的产出了。而李校长的年轻弟子李利平、刘斌等,经过这些年的沉淀,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去年就开始试水国奖,如果李校长再用他们的成果牵头申报,那他们可能要再沉淀凝练几年成果,对于他们个人的院士增选并不利好。
; L, _# ~* {- y( G, j9 {8 y我个人猜测李校长不牵头申报,可能会有这个因素考虑,具体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了3 S9 N, B( y# 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