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szgr 发表于 2025-7-2 20:572 x, t7 d' ]/ w/ z" l
新能源学院,新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未来技术学院。 3 x- Z/ ~. S( Q5 }$ v8 W* U" i( _6 j4 c
这些学院其实武大都是现成就有不少人在搞,实体化不成问题。未来也是有必要的。
8 s% p x! m! H1 ?5 D# n, f看着武大不少新实体,特别是偏工科居多,我觉得很好。8 }, m, Y, Q3 T; I: P! Z
但接下来更重要的是,把这些新实体填充人才。
; K3 i1 Z; R# |) _( I5 m' _要招募一批学界业界精英年轻人才,尤其是每个实体还是要有几个高端带头大佬,做出特色优势方向。1 t c, k5 x6 a0 g' l
我去年粗略简单扒过过武大和隔壁理工医的师资人头数对比,武大1400多,隔壁2000左右,武大是隔壁70%,如果去掉测绘遥感导航地理,武大1000出头,只有隔壁50%,一半左右。) ]5 _; d$ I6 V+ w
武大只是整体体量看起来很大,其中人文社科有相当大比重,其实理工医人才师资规模比起清华浙大上交华科这些工科强校是比较小的。
G- J; ~$ E5 A# i8 s# h这个人头差距,至少足够武大补充10-15个新实体学院,如果武大能招到的话。. i* W% I n U7 ]3 e9 L
特别是当打之年的高端人才,每个学院至少配备5到10个,做出特色优势方向。
4 T: N9 |1 o' I3 q不然光搭架子,没有太多实质意义。
# E4 A: f0 W" G# k( B7 j, Y武大工医先天不足,能走到今天,特别是刘胜带头的新工科,舒宋王行环带头的生物医学,苦撑门面的测绘遥感,十几年的蛰伏积累,是有意义的,已经乍见到曙光,还差些火候,再用十年生聚,十年突破,当有所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