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7-25 23:09
: o1 z: Z1 l: M g# Z2 ]杨肯定够个院士。公司也要上市了,他不够院士谁够?% B: h( N5 I0 a1 i% B8 V- r
但够跟上,是两回事,而且杨年龄太老了,机会应该不 ... 6 N0 R8 @6 E% U% M* R
1.够跟上是两回事。7 x2 d+ R4 L# l. p- d
够是指实力成果成就够个院士。
& z8 Z/ L, M+ Q( k上是经过一系列程序当选院士。
, @5 \5 B N' X8 G; G- S8 {杨早就够个院士了。' y+ N' f2 z4 c4 y
/ I1 j- g; U6 T" b" D/ ]# k
2.够院士的多,上院士的少。
/ j/ f. t. j7 o# R+ K! N每年两院候选人一千多人,上院士的只有一百三十人左右。
2 B' X! w+ m- M0 q一千多人里,至少有三四百人是够上院士的,换句话说,即使把这三四百人替换那一百三十人,也毫无违和感。$ R0 J* t% d% i( d2 b9 d
1 }7 ^* q( G9 S: I
3.没上院士的不一定就比上院士的差。. Q% F9 q x$ _3 P# K$ x" Y4 f! A
比如屠呦呦,比如同时被饶毅高度评价的今年去世的张亭栋,早就是超院士水准了,也不是院士。张亭栋在哈医科,连找个提名都难,怎么上?. ]7 q- P+ r1 L& \7 b
L4 S( v0 A+ b$ X: l7 l
院士增选除了个别硬实力超群鹤立鸡群不选不行的,或者因为规则原因优先照顾的,大部分都是实力,资历,背景,运气,规则,各种资源累积的综合考量,上了,很强,没上也不一定就弱。' @8 ~9 Z9 G8 O$ U4 A) L
院士增选是整套的规则程序,院士只是在这套规则里胜出者。
" J' b0 R1 p3 P. f Q) f! p/ S: { @
虽然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内,院士和非院士就是两个世界。4 `9 S s- u7 V: v! b* \9 H
但是,
" I* d' ^2 }# H; J/ a0 W: S* R' v谁特么规定了够院士就必须上院士,不上院士就是不够院士。
8 }) O! g \! g6 I5 D6 u4 |2 M$ I5 Q脑回路有问题的才会去否定踩杨。
; K' X6 H* P" S' G; f- i" ]: j/ r' j0 y/ I
说到殷昊严欢,还真别说,如果未来十几二十年,还能保持高质高产,特别是如果能有原创性系统性突破,还真就是院士苗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