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1-20 21: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美王各加 于 2025-1-20 22:08 编辑
/ p0 y# I5 ?( k- ~1 d) |% f, ]' I) r/ K% l( ~
要求不一样,我对武大生科的要求是重回前三。武大生科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里的全国地位也是全国前三。而这个前三,在最近5年已经根本没人提了,差距太远。第五轮学科评估,没拿到A+,甚至比不过中科大厦大 这些二流且小又偏门的生科院。1 G5 J" m- A' I* V+ W6 {/ a3 J) W
" \* p# u* o# X" O. A
武大生科曾经八九十年代的底子非常厚。2020年左右,有人统计了美国的生物华人正教授数量。武大在那一年正式超过北大,登顶第一名。就可以看出武大生科的人才培养,历史积淀,在1980-2010,这三十年间,长期保持全国前三。! z9 b0 ~4 R( M+ ^! d: n$ L
! b( p# {- d7 `* v
其次,生科院确实争气,有三个全重。但是现在哪个学校都不是生科院单打独斗的时候了。某些学校,生科院甚至占不到全校核心生科科研力量的25%。武大生科大概能占超过70%吧,剩下的是医研院和泰康医学中心。
5 Y y, l }& u1 a% ?: T! _% w7 X5 A( F; h `. m2 `
以复旦举例,他生科院仅一个遗传学国重,似乎不强。但是复旦的生科校级实体有https://www.fudan.edu.cn/491/list.htm,生科院,生物医学研究院,脑科学研究院(神经国重+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类脑院,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智能复杂体系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实验室,脑科学转化研究院,动物实验中心,放射医学研究所。剩下还有3个生科相关在筹。
+ G" H0 q0 T3 y- v3 g9 H" k' U' x7 r) l( v/ d) ^* J0 e
只比生科院,武大生科院不怂复旦交大浙大。但问题是,谁和你只比生科院?人家七八个生科校级实体,直接给你乱拳打死老师傅。我这里也没把复旦基础医学院和药学院带上哦。而且人家的方向就是比你新颖啊,复旦在脑科学,脑机接口,生信与蛋白质等方向就是有布局,武大就是没有。复旦也是传统老生科院,也有一堆人做植物的。但是人家放着生科院不管,另外设立七八个校级实体科研机构。放到武大,就是我说的,整体生科+基础医学 pi 人数翻倍,另外设立七八个系所。
9 z0 q- V( K. F2 o+ Z! K" }- m: u( `1 {! X
武大生科的底子数来数去就是生科院+医学研究院+泰康医学中心。就这三个,还得把基础医学那部分人去掉。最后属于生科的PI估计也就100人。我的生科人数倍增计划,属于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不然所谓all in biomed都在口嗨。人家清北复交浙,哪个也没像你一样喊口号all in biomed,哪个的校级实体生科科研数量都不少于八九个。哪个的生科pi人数都是你的两倍有余。武大生科的落后与退步,说到底不是生科院的落后与退步,而是整个学校层级的支持力度的退步。现在这个时代,得生物医学者得天下,别的都是旁门小道。生物医学排名基本等于大学排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核心。
' F9 w# x$ J; a
8 Q% R) }( W# l q# h: F- V" k现在这个阶段,大学编制其实无所谓了,清北复交都不给编制,长聘教授也是合同制。主要要看有没有钱。清北国家队不提,复交浙依托地方和庞大医学院医院搞钱。武大生科的未来出路确实难搞,校友投资10亿续命了一波。但是武汉光谷这些生物医药配套产业现在集采状态下,估计都得凉,确实难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