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77|回复: 11

HY申请成功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复制链接]

新手上路

Rank: 1

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12 23: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咨询下各位老铁,25年HY在即,“函评靠自己,过会靠学校/团队” 这个说法靠谱吗?HY最后也看依托团队吗,那独立PI不是很吃亏?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5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13 09: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呵呵

高级战友

Rank: 4

755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发表于 2025-1-13 09:56: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靠谱,函评也靠团队才对

新手上路

Rank: 1

4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13 11: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依脱学校最重要吧

新手上路

Rank: 1

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14 10: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nesra 于 2025-1-14 11:34 编辑

你好,我是去年评上的。第一次在这回帖。

第一次评,国内本科,国外PhD,国外博后。没打招呼,没有加入团队,没有提前回国入职。依托单位也不是母校。第一作者文章总数也凑不齐五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评的。

函评阶段,我认为申请书的关键是:精炼。

申请书的撰写可以多跟老师沟通,都有固定的格式。已取得研究进展,可以着重强调研究的意义(需要Big Picture),并结合三个创新点进行阐述。未来拟开展工作,可以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有针对的撰写。“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可以把未来开展工作的三个研究方向,当成未来评选杰青的三个创新点。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拔高。我一开始其实不太明白什么叫精炼,写完之后我就明白了。

上会阶段,八分钟视频汇报。基金申请的汇报ppt不同于普通的学术汇报。我觉得关键有两个:

第一,点出困扰本领域的关键问题,以及你是怎么解决的。

我的工作解决了本领域困扰多年的问题 ,我阐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之前的人都失败了,并从这个关键问题出发,提出一个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如果你解决的是领域内的关键问题,相信你最后的文章其实也不会差。八分钟时间有限,我只讲了一篇文章。

第二,针对你所申报的学部,汇报内容要落在相应的领域上。

现在很多领域都是交叉学科,但是如果你申物理口,你的汇报要落在物理上。你申材料口,汇报要落在材料上。要从评审专家的角度,思考如何准备自己的ppt。

结合我周围朋友的情况,结果跟打不打招呼没啥关系。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申请材料的准备。但是申请材料所体现出来的东西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博士导师、博后导师、实验平台、实验方向、课题、机遇、视野还有依托单位。

我之前没有什么申请经费的经历。总得来说,即使这次没评上,这个申请过程确实也帮助我提高了很多,能尽早帮助我完成从博后到PI的转变。最后能评上我也有点意外,估计是压线通过。默默感谢依托单位各位老师的帮助。

这是我的经历,供你参考,祝你好运!

青铜长老

Rank: 7Rank: 7Rank: 7

1962

积分

0

贡献

1000

奖励
发表于 2025-1-14 11: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强大可以无视其他因素,文章中规中矩依托的团队很重要或者说背后的大佬,文章不太行那就全靠背景捞了,认识一个应数的hy文章都没几篇更别说顶刊了,但是他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院士的学生,依托单位和团队也是顶尖,hy和正高顺利评上,文章跟他差不多或者比他强一些的,面上都没拿到

新手上路

Rank: 1

2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14 17: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和人脉都很重要,当然运气也很重要

初出江湖

Rank: 2

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24 05: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lanesra 发表于 2025-1-14 10:43
你好,我是去年评上的。第一次在这回帖。

第一次评,国内本科,国外PhD,国外博后。没打招呼,没有加入团 ...

请教一下大佬,在海外已经有固定教职、在一些大公司做科学家和或者在国外的重点实验室做研究员的人申请hy会不会更有优势?还是说最关键的就是本子,过往的履历可能不是那么重要?

新手上路

Rank: 1

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24 22: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nesra 于 2025-1-24 22:43 编辑
一代名相萧何 发表于 2025-1-24 05:36
请教一下大佬,在海外已经有固定教职、在一些大公司做科学家和或者在国外的重点实验室做研究员的人申请hy ...

您好,我不是大佬,我也不太懂了解,不过咱们可以交流一下。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优势需要自己去发掘。但是您这里说的优势,他具体是指的什么?优势、本子这些词在我看来都非常的虚幻,还是得落实到一些比较具体的内容上来。

我之前撰写申请书的时候,参照了这篇文章。工作经历只是评价的一部分。学术成果,学术见解,发展潜力才是大头。

我觉得优势应该是,在这些工作经历中,科研成果的凝练,而不是工作经历的简单展示。科研成果的凝练,我浅薄地认为,应该回答三个问题:研究的主题(topic)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关键(Key)是什么,以及你的科研成果是如何解决这个关键问题 (how) 的。回答这三个问题可以帮助评审专家建立逻辑链条,帮助他们有限的、极短的时间内评判你的学术成果、学术见解、和你的发展潜力。

针对你提出的这三种情况,咱们可以简要分类讨论一下。

对于已经取得国外固定教职的人,如果是tenure,我感觉应该直接申请 杰出青年。比如我知道的一位老师,在美国取得终身教职一年后,2019年全职回国,2021年获得杰出青年资助。我没有在海外取得教职,不好过多评价这个方面的内容。

对于在公司担任科学家(Scientist)的人,我身边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他的视频汇报主要展现了,他作为Scientist,如何以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为基础,在美国申请了大大小小一共100-20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小微企业项目等等。我当时感觉眼前一亮,他后来也评上了。

对于在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的人来说,我其实近几年正好是国家实验室的user。如果是担任大科学装置的staff scientist,比如同步辐射光源、自由电子激光,可以发掘一下。从国家发展大装置的层面撰写。同步辐射光源国内目前只有3-4个,自由电子激光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建立。

总之我觉得这些科研工作经历本身并不是优势,这些经历给你带来的科研成果,才是优势。科研成果可以是你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实现了一些突破,也可以是你搭建了了一个研究平台,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还可以是您把国外较为领先的技术带回来。至于具体的内容,要是要根据您的背景,自己发掘。

评分

参与人数 1登录 +1 收起 理由
Abruzzi + 1

查看全部评分

初出江湖

Rank: 2

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24 22: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lanesra 发表于 2025-1-24 22:39
您好,我不是大佬,我也不太懂了解,不过咱们可以交流一下。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优势需要自己去发掘 ...

好的好的,谢谢您详细的分析,太感谢了

新手上路

Rank: 1

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29 20: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lanesra 发表于 2025-1-24 22:39
您好,我不是大佬,我也不太懂了解,不过咱们可以交流一下。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优势需要自己去发掘 ...

写的真好

新手上路

Rank: 1

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2-5 10: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lanesra 发表于 2025-1-24 22:39
您好,我不是大佬,我也不太懂了解,不过咱们可以交流一下。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优势需要自己去发掘 ...

赞一个,写的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2-22 15:43 , Processed in 0.07558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