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3日,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展战略咨询会在无线谷B1楼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史生才,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科学院院士祝世宁、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坚、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金龙、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中国科学院院士顾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尤肖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江舟、东南大学洪伟教授和东南大学方世良教授17位委员,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立涛,以及学院领导班子、学科带头人、教师代表等共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张在琛主持。3 r, ~: L, Y$ I' ~% M
$ i7 w5 v- J8 X 首先,东南大学副校长孙立涛致欢迎词,他在致辞中充分肯定学院在信息学科领域的突出贡献,强调战略咨询委员会对学院发展的重要意义。希望信息学院能藉此机会,凝聚智慧、擘画未来,在6G等前沿领域持续突破,持续提升学院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影响力。) p6 r1 X9 m* i: Y; d8 ?
学院执行院长王承祥向与会专家汇报了“十四五”期间学院的发展情况,详细介绍了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在学科建设方面,“通信工程”学科软科排名全球第一,“电子电气工程”U.S. News排名全球第二。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新增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 Fellow等在内的国家级高端师资47人次。在教学改革方面,获批多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教学成果奖,并构建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一流领军人才培养体系。在科研成果方面,到账经费持续增长,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在国际合作方面,与多所海外高水平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学生工作方面,党建团建成果突出,学生获奖众多,就业升学率稳居学校前列。展望“十五五”,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国际合作,为国家和地方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i: R" W' W/ r
洪伟教授介绍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特色发展情况,学院电子学科致力于解决关键“卡脖子”问题,推动国产化技术自主可控。学科一系列成果如平面导波结构、硅基毫米波芯片系统应用及测量技术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并已与中兴、华为等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化应用,为智能感知、国防技术及下一代通信系统等关键领域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 U# F, b2 y/ l2 Q! q 高西奇教授介绍了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特色发展情况,学院信通学科依托4个国家级平台,针对国家重大任务与核心技术开展攻关研究。学科研究方向涵盖6G无线传输、智能网络系统、海洋信息处理等领域,成果广泛应用于华为、中国星网等龙头企业。
7 E9 C8 R" d' m _ 在专家建言献策环节,与会院士专家们结合自身深厚学术造诣和前沿视野,为学院发展“把脉问诊”。他们指出,学院应充分发挥紫金山实验室等高端平台优势,推动学科建设与平台发展深度融合,明确学科发展重点方向,以点带面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同时,要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学院四个二级学科与生命科学等新兴学科的交叉创新,为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除了强调学科平台融合,专家们还指出学院需要加大基础理论研究投入,鼓励科研人员突破理论瓶颈,为工程技术发展筑牢根基。紧跟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趋势,深入挖掘其在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开拓新的研究方向,提升科研成果质量。此外,在谈及学科发展的创新路径时,专家们认为要把教育教学放在第一位,创新教学模式,借助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培养学生的未来展望能力。学院还要加强与工业界的沟通合作,推动6G等前沿技术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协同发展,解决产业发展实际问题,推动科研成果在实际产品和装备中的应用,提升成果的实际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学院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积极参与国际重大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鼓励中青年教师和学生积极走向国际舞台,展示学院科研成果,提升学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 ]0 N4 `3 b# X& D3 R4 I" L
会议最后,学院执行院长王承祥和副校长孙立涛分别代表学院和学校对各位院士专家的建议进行了总结发言。王承祥院长表示,学院将会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细化发展措施,扎实推进学院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 @0 l! ~- Q& V5 \6 n8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