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7 {/ \) |" T: h' a, M+ v$ l& I
为做好2025年度院士增选工作,按照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精神和有关规定,制定《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
8 ?. F4 P% I5 L! O2 X
. ~) I* ]/ \1 _7 C5 A E一、增选领域学科方向和名额分配方案$ S* x0 k# e! h2 i$ |, P, I) ^
(一)数学物理学部1. 数学5名,其中基础数学不少于2名,应用数学不少于2名。2. 物理Ⅰ(包括凝聚态物理、声学、原子分子物理、光学与量子信息等)6名,其中水声学1名,原子分子物理1名,量子信息物理1名。3. 物理Ⅱ(包括基础物理、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3名。4. 力学1名。5. 天文学1名。
% o! o: }5 a: q! {6 W3 q; f% @9 N5 @9 ~
(二)化学部1. 无机分析4名,其中无机化学2名,分析化学、环境化学2名。2. 有机高分子4名,其中有机化学2名,高分子2名。3. 物化化工4名,其中物理化学2名,化工2名。4. 稀土元素化学1名。5. 谱学分析与成像1名。6. 碳中和化学化工1名。3 S' w W1 j: i5 B, ]8 k/ N5 l/ M7 D
, @5 v, J8 l& z! H- S(三)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 基础生物学5名。 2. 医学6名,其中临床医学3名,医工交叉与智慧医学1名。3. 农学、生态与进化6名,其中农业科学3名,生态保护与修复1名。4. 生物制造1名。5. 妇科学(临床)1名。
: l# `# A0 d1 @! x7 f, K0 e* a S( }. g* A' a
(四)地学部1. 地质Ⅰ(包括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前寒武纪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等)3名,其中地质与生命1名。2. 地质Ⅱ(包括地球化学、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矿床学与矿相学、矿物学、数学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岩石学等)3名。3. 地理学(包括人文地理学、生态与环境科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学等)3名,其中人文地理学1名。4. 大气海洋(包括大气化学、大气物理学、气候学、天气学、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与生物海洋学、物理海洋学等)3名,其中深海科学与资源能源1名。5. 地球物理(包括大地测量、固体地球物理、空间物理、月球与行星科学等)3名。
: R% V# A! U+ W& P
g+ p% l0 @+ M* \4 S: D(五)信息技术科学部1. 信息Ⅰ(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仪表与传感等)5 名,其中集成电路芯片1名。2. 信息Ⅱ(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5 名,其中空天光学系统1名。3. 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数理基础1名。% t6 d: X; i6 C/ x$ x4 |/ y" h1 f. i
7 G; Y* ]/ g& r0 [; T(六)技术科学部1. 材料(包括金属材料与冶金、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特种材料、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技术等)5名,其中宽禁带半导体材料1名。 2. 工程Ⅰ(包括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航空科学与技术、航天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等)6名,其中绿色能源装备1名。3. 工程Ⅱ(包括力学、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土木与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矿业与油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5名,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1名。
2 N" n5 n* s' q; i* L
: }( r( c: _" r. C4 v- k! B) c(七)特别推荐领域名额不超过8名,另行安排。2025年院士增选名额不超过100名。0 m8 p( F" S+ p( J0 G2 z
k/ s/ U/ l2 `( f0 u. d7 M5 u
二、候选人资格条件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院士候选人应为满足以下基本条件的中国公民。1. 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品行端正、学风正派。2. 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成就,并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或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 ?( x) S# U% L& a( q* N7 I! N8 p4 f0 |9 M1 L( F
三、推荐原则推荐候选人要坚持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强化满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求并作出贡献的价值导向,注重领域学科间的平衡发展,着重推荐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坚决破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人才“帽子”为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