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5-17 19:47: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RiverValley 发表于 2025-5-17 19:23
8 g! ^+ s0 r5 p s; g( C$ @看看陈的行动 $ z, W5 \1 c) i# D# w
郭广昌:我骑着自行车回到了“学乡”复旦
0 `! T- v- Q9 P8 k2 Q# M1 L5 f3 z! I7 t" p
广昌看世界 2025年05月17日 16:52
3 R. l K3 B. Y
% C& V0 a" K/ A复旦120周年的校庆日还有10天就要到了,今天,趁着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捐赠签约暨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启动仪式,我也再一次回到了母校。每一次回到复旦,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激动与感慨。四十年前,我第一次坐火车来到上海,踏进复旦校园时,那种兴奋与憧憬至今难以忘怀。
1 R/ x0 [" N; `" d7 e* g$ {' P3 N# J( t: H& c& {
今天一进入校门,我就骑着哈啰单车兜了一圈,一路骑行,当年在复旦求学的点滴都浮现眼前,特别有感触。2 C% `- c5 N3 z% Y" y
无论当年我们在校园里面穿破军大衣在校园穿行求学,还是到后来王荣华老师冒着风险同意我们历时一个月骑自行车南下海南研学,还有在3108听着“走出地平线”的哲学讲座,太多的美好片段和珍贵记忆,至今历历在目。. e) p$ o) K2 \3 ~6 I5 \
+ T& j0 u' F2 |1 t- E! p4 g有句话叫“近乡情怯”,对我来说,有两个“乡”,一个是故乡,另一个就是学校,学乡,复旦就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复旦给我最大的印象,也是教给我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包容。正是因为复旦的这种包容精神,让我学会了用批判的眼光、独立的思考去提出问题,看待问题,更重要的是用建设的眼光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 @. Z. x- ~3 ~! p$ Z$ c" s
2 E" y; }3 H: W# T' Y0 X) J& {在复星创业的过程当中,也一直得到复旦方方面面的鼓励支持。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为复旦做些什么,包括这次的捐赠,总觉得对母校做的远远不够,总希望能做的更多。但是我也跟复旦的领导们、同学们说,重在长远,只要复星还在,只要复星还在一步步在发展,我们对复旦的支持,复旦对我们的支持,这种情谊只会越来越深厚,只会合作得越来越多,我觉得走得长,走得远更重要。
8 i5 R& i* W b8 }$ p0 O( h5 Y1 U2 T" e6 _: `
2015年3月19日,首届复旦大健康论坛在沪举行,复星捐赠亿元献礼复旦110周年华诞
; T& i2 N/ H, i+ B* w& b$ y- r
, ~. [) B. n* f2017年11月18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枫林校区一号科研楼“复星楼”正式揭牌。复旦大学枫林校区一号科研楼“复星楼”% V6 v7 O$ L/ c7 T9 z! q0 q
^0 u5 j7 `9 I再次感谢复旦,我相信无论是120周年,还是130,140,150周年,我们都会始终陪伴母校一同成长。复星的愿望是让更多的人能健康快乐富足得活到121岁,复旦与复星的故事还很长很长。祝复旦青春依旧,相信我们的复旦一定会来越来越新,越来越有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