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k- b" d ^; m- r对,可以把整个电子、计算机、软件、AI、声学搬苏州,腾出空位充实南京学科,突出苏州的信息科学和工科特色。如果说前几年还有点举棋不定、顾虑重重,那么现在就应该打消顾虑、放手去干。5 L% V8 v( a: N' E5 \
地质、天文、环境没必要去苏州,苏州也不需要,但校内地学势力可能想去苏州吃编制。这种挖空心思妄图壮大偏门学科的作风一定要抵制!至于南赫,就一个教学型的班级而已,干嘛搞个学院? Q, ?8 Y: V1 f, [
其实建苏州校区,也对南京的存量提供了一次梳理机会,但校方好像一直理不清。
, c9 r. m$ G: L我就说文科。看现在大环境,新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都是水货学科,编辑出版学、图书馆学是淘汰学科。
" h) U6 u) X4 O( \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应该往专业学位方向走,放弃本科招生,学生来源应该是商人和副科级以上公务员,管理学科只对他们有直接意义;他们成功之后,可以直接反哺学校,这比招一堆毕业就失业的本科生有意义。现在经管类的“管”早就不行了,应该抓经济。经济学是一门基础理论科学,南大经济学应该走计量化、意识形态无涉路线,比如世界经济、货币银行、国际投资与国际环境,把这种东西做出来才是硬通货。数字经济与管理是个不伦不类的东西,明显失败。新传同理。至于编辑出版、图书馆,让人家一直读到博士,毕业就拿几千块钱的月薪,这是害人。0 a' C3 a- s5 s2 |0 L& p
上面那几个需要校方做出大动作,还有几个学科需要小动作。比如历史系并不差,但没有输出强度,原因在于各自为阵、各做各的。如果中古史围绕经济史和民族史来做,像复旦用历史地理贯穿整个中古史那样,就会有明显的主线索和特色。哲学系有主线索,可惜是马克思,应该往认识论-分析哲学-科技哲学走。这需要学校层面作出干预和调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