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25-10-8 12: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ines87 于 2025-10-8 19:10 编辑
好几个帖子都在讨论上海高校本科校友在科研领域成就为什么这么差 —— 院士杰青校友数量太少。
当然这有很多原因, 上海本科毕业生更多去金融、从政、从医、出国等等, 理工科学生相对数量少, 跟中科院关系不密切, 地域特点等等。
但这些原因何尝不是上海高校的内在特质呢,你在金融、出国等方面表现得太过出色, 必然在其它某些方面表现得黯然失色。仅从宣传上讲, 你不能什么好处都占吧,必然要面对别人对你劣势部分的质疑。
这就涉及到一个道德问题,一个双一流高校应该培养什么类型的本科毕业生, 各类型学生的数量比例/权重是多少,全社会对此有何期待。比如金融、从政、从医、从商、出国、当科学家、技工、记者等等等等, 他们对社会都很重要。仅仅从高校师资结构上看, 理工科占比很大, 应该是以培养科研和技工人员为主的。
上海高校在科研成果上表现很棒, 却在培养本科生科研兴趣与能力方面如此拉跨。我说个暴论,上海高校的办学模式很有买办色彩:招募一流师资和博士来搞苦哈哈的科研提升学校名气,培养带名校光环的本科生去从政、金融、出国、从医等等。如果你的学生这么不愿意从事科研技工, 干脆砍掉大量的理工科本科授课好了。最后,博士是一份工作,本科才是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