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Abbvie 于 2025-11-15 10:33 编辑
刘院士是哈工大的第一个中科院院士,2015年韩校长为了哈工大历史上的第三位中科院院士(漏了祖光院士),中间间隔多少年?
94年首批工程院院士中,只有刘和王(说明底蕴还是不够强大),黄校长是95年的院士,95-2003年间,哈工大陆续上了一些工程院院士(中间还产生了可接王院士衣钵的最年轻院士,可惜),在国内高校中算是数量多的。
中科院技术学部:力学学科中,流体力学候选人一般会在数理学部(有时候清华的候选人也会选择技术学部,哈工大周裕参选过一届,也在技术学部),不在圈子内不得入此门,固体力学,清华、北大、中科院及高校,需要有业内顶刊JMPS、PRL,现在最好加上NS、大子刊,有独门绝技的如兰大的周、大连理工的郭旭也可以上岸;工程热物理方向,中科院及少部高校的领地(不保证每年有名额),学术界关系很团结,哈工大自谈和平不参选后也不在此圈;电气工程学科,主要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电子的候选人,哈工大电力电子崛起太晚,未入此圈;机械学科,不保证每年有名额,除少数小方向外,基本是华工、清华、西交等高校的圈子;金属材料领域,比较偏爱有NS、大子刊的候选人,如最近几年当选的西交孙军,中科院陈立东(热电材料,北航有明星级赵,工大也有不少课题组),还在候选的如吕昭平、韩晓东等一众人,若工程成果和论文有重大影响,如陈光也可脱颖而出(一篇NM)。
哈工大在中科院技术学部,能参与候选的人都是偏工程或军工的候选人,主要面临军工单位、中科院及高校的竞争,不是数个奖项加身,就需要做重大工程有独门绝技,如校友李殿中(论文虽不十分靓丽,但也有顶刊)。
工科领域如不加强论文,仅靠工程和军工科研的候选人,很难在中科院技术学部院士遴选有好的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