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j
发表于 2021-12-27 21:19:55
本帖最后由 dkj 于 2021-12-27 22:47 编辑
更新整理了部分李校长关于他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地合作、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重要讲话。
李校长认为川大的主要问题:(1)、人才短缺。(2)、学科、专业太多太散(3)、新学科、新方向少,特色还有待鲜明(4)、办学支撑条件缺口大、缺少科研和办公用地(5)、追求一流精神气还需要强化
给川大定的主要目标是:
(1)、核心竞争力稳定在前10名甚至是前列
(2)、5年内,要做到有10—12个“双一流”学科数
(3)、每年增加100位“国字号”人才
(4)、每年三项国家奖
(5)、ESI千分之一五个以上,百分之一20个以上
(6)、本科招生投档线在四川进入5000名,其他省份前1%,深造率达到2/3
(7)、3-5个A+学科
llivs
发表于 2021-12-27 21:54:45
本帖最后由 llivs 于 2021-12-27 22:21 编辑
Room209 发表于 2021-12-27 20:09
合并年代川大计算机很一般,好吗。另外,成科有高分子皮革化工类的,化学会很差吗?而且成科高分子还有院 ...
成科的高分子是材料加工,那是属于材料学科,皮革是皮革,化学就化学,材料就材料别混为一谈。而且合并成科的高分子也没和化学合并,扯什么不好融合。川大化学系培养了很多杰青长江还有院士,成科化学系???再说计算机,成科的计算机有啥,川大的计算机是一般,至少游的团队后来拿下了二级重点学科,拿了国家科技一等奖和二等奖若干,还拿了何梁何利,牵头了几十亿的经费,你说水平相当,你把成科的计算机团队水平列出来看看!!想评判很简单,你去化学院和计算机院的官网上把教师简历和成果一个一个查,看看哪些来自成科,哪些来自老川大对比对比
dkj
发表于 2021-12-27 22:03:09
本帖最后由 dkj 于 2021-12-27 22:14 编辑
李言荣在电子科大当校长的时候对电子科大的院系按照一级学科重新做了一次调整,可以说是成电建校60多年来院系变化最大的一次。下面这篇讲话很好地体现了他的一些办学理念。
李言荣校长在电子科大“新的办学结构改革”报告会上的讲话(节选)
第一,为什么做?大家都能看到,学校现在发展状态不错,在校内校外都是一致的感受,有人说这么好的发展态势,还要去改啥呢?而且一改革就进入了办学的主体学院和办学的本质问题。我们知道,学院不像机关部门,平时是不能轻易改动的,因为它涉及到了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覆盖面是最宽的,不是谁想动就能动的。这次我们真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临时动议,其实早在今年年初的学校党政工作研讨会之前,我和亚非书记就一直在讨论学校的办学结构调整问题,怎样才能适应“双一流”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减少甚至清除我们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道路上的结构性障碍,“双一流”建设中的第一条就是要求一流大学首先改革办学机制、提高办学水平。本来我们按目前的状态发展下去,未来五年甚至十年问题都不会太大,但是十年后我们的危机会积累到很大很大,其实说实话十年后也不关我们这批人的事了,是后面领导的事,但后人总会去追溯到现在的班子有没有作为、有没有预见性和有没有使命感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暑期放假前,就跟彩东副校长和发规处多次交流,看得出由他们牵头来做这件事情后还是做了大量的调研分析工作,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方案已经做得很详细了,就像中央的雄安新区推出来一样,因为怕影响和冲击正常的教学工作,所以保密也做得很好,从暑假放假前到现在一直在反复讨论这件事情,差不多也有四个多月了,现在这个方案做到了这个程度,我们认为是可以、也应该端出来向各位老师报告了。
第二,为什么现在做?有人说你早不做晚不做,等几年做行不行,现在我们学校状态好,各个学院发展得都不错,大家也都很努力,等到状态不好了、学校不行了的时候再搞这些改革嘛。关于这个问题,我和亚非书记及班子成员反复讨论过,如果状态不好的时候再去改革可能就来不及了,国内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为什么现在做,有这么几点原因:第一,目前我们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很团结、很齐心,学校、学院、机关、部门、老师和学生都是比较团结一致、热爱学校的,没有这样的基础去弄这个改革显然是做不成的,只有在整个学校状态比较好的时候去主动触碰这个问题才有可能做成功;第二,未来几年对我们来说是几个重要评估可以稍微松口气的时候,但不是说大家工作上可以松口气了。因为“双一流”我们进去了,再怎么说也要稳定个五到十年再评估了;五年一次的重点学科排名评估结果也要马上公布了,到下一次评估怎么说也要五年以后了;十年一次的本科教学评估今年上半年也已经完成了,反映还挺好。所以,现在我们是可以做一些结构上的深层次的变革,而不是做表面上的修修补补的简单工作;第三,今年底正好是学校中层换届,学院的四年目标任务考核完了,都超额完成得很好,学校还要好好奖励大家,接下来学院新的四年目标也即将重新制定。所以,综合上述三点,我们认为当前是一个改革学院办学结构的契机,是变革办学结构的一个最好的窗口期,过了这会可能也就是未来十年、二十年以后的事情了,也不知道是遇到哪个领导、哪一任班子才有可能去做这个事情了,因为原则上讲谁都是不愿意去做这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的,因为现在你做了其实一点好处都没有,都是处理麻烦和矛盾,即便要初步见到一点效果也是三五年以后的事了,而要真正能看到这次改革的意义,也可能要十年之后才能够看得更清楚些,我想没有对成电的忠诚和热爱、没有对学校的担当和使命,任何人都是不可能主动去碰这件事情的。
反过头来,大家会想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第一个是继续维持现状,我们会一直疲于奔命地去“保”这两个优势学科,而且“保”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从道理上讲没有一个学科可以永远当第一,没有一辈子的第一,但我们又输不起,因为我们有限的几个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了,如果电子掉下去了,我们办学就出大问题了,所以维持现状总是会一届比一届更吃力的,一般的做法就是拼命地长胖,把专业再细分,把教师的数量不断放大,而其他新的学科包括理科、文科、医科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了。第二个是我们的办学结构,综合性大学不说了,理工科大学都是按照一级学科设置学院的,甚至一个学院负责一到三个学科来办学,只有行业特色型大学,在中国好的行业型高校中,也就还有十来个仍按照二级学科在办学,比如,北航6个优势学科是8、9个学院在办,西工大2个优势学科是5个学院在办,而我们就更不好意思了,2个优势学科有6个学院在办,比如有通信、抗干扰、电工、微固、物电、光电等6个办学机构都在办电子和通信相关的专业,这几乎占掉了学校一半以上的资源。所以,我们很落后,谈不上先进,再这样我们是腾不出精力来真正发展新的学科的。
第三,如何做呢?刚才秉中处长已经把具体的方案讲得比较细了,我就不再多说了。实际上,就是如何组建新的通信学院、电子学院、材料学院、物理学院以及重组的机电学院和光电学院等,这些学院是成电工科的基础,是成电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所以稳定和发展是要同时兼顾考虑的。刚才秉中讲了基本原则,我再强调几点:第一个,请大家放心,我们成电的老师这么努力、这么优秀,原则上讲调整后,每个合格的老师、机关职员、干部都是会找到自己的位置的;第二个,原则上每个老师的工作条件都不会低于现在的水平,我们还会努力去做增量,到新学院去你的实验室可能还会扩大、条件还会改善得更好些,不可能低于现在的水平;第三个,新学院的班子首先是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统起来,不会急于去把科研打乱,科研还是先按照并联的方式去运行,先不搞串联。我们希望科研先保持现状,比如,电子学院下面可以设微固系、物电系、电工系,先把三支队伍稳定下来,但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还有机关办公要先尽量统起来。科研要么有国家平台,要么有学校的特色交叉中心,要么是自然形成的大团队,仍然照原来的组织方式发展,物电仍然是物电、微固仍然是微固、电工仍然是电工,后面再根据新学院的发展情况再去搞各系之间的串联和交叉。第四个,这次调整原则上是没有一个学院是被别的学院合并了的,都是重组和新建,大家都是完全平等的,都是新学院的主人,而不是客人,只要在成电校园内就都是成电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什么改革都只会对你更有利的,我想,只要我们的老师们都在追求一流的学术和一流的人才培养,我们就没有任何可担心的,因为任何改革都只会强化大家追求一流的精神状态,都只会让学生变得更优秀、让老师变得更成功、让管理人员变得更自豪,这才是改革的目的,也是国家对“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要求,没有人愿意为改革而改革。同志们,如果我们没有进入“双一流”大学的序列,显然大家是不会高兴也不会答应的,但是现在进去了之后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和压力就不得不请大家来一起共同承担了。第五个,是关于学生工作的,学生是办学的中心,学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亚非书记坚持要到各个相关学院来报告,校领导们要跟学院领导还有辅导员亲自去宣讲,一定要让学生稳定、平稳、安心、放心,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利益和他们的就业、深造等都不会受到影响,其实只有学校的办学更科学了,办学水平上去了,真正受益的首先就是同学们,学校改革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只会更加有利;学校办好了,我们的学生、家长和校友们脸上只会更有光彩的。当然,我们的老师们一定要先弄清楚这次改革,才好给同学们讲明白。第六个,就是人财物的政策,大家不要着急、不要慌张分钱,经费是可以计算到这学年的结束的,可以按照原来的计划执行预算。
全文链接:https://news.uestc.edu.cn/?n=UestcNews.Front.Document.ArticlePage&Id=61707
这篇讲话对川大的院系调整(如果搞的话)很具启发性。包括为什么做?如何做?怎么做?
闲来扯淡
发表于 2021-12-27 22:37:12
希望这次学科评估和双一流评估之后,川大也来一次院系大调整,特别是工科学院。
dkj
发表于 2021-12-27 22:49:17
本帖最后由 dkj 于 2021-12-28 09:26 编辑
李校长上任第二年(2018年)对川大的院系做了小幅调整,以下是他的有关讲话: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下) 全面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步伐——校长李言荣在学校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报告(节选)......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A+的学科数,而不是A类、B类、C类的学科数,未来我们A+学科的增长点到底能有哪几个心里还不太有数。从第四轮学科评估可以看出,我们川大是缺“前锋”的,大家都愿意守在“中场”,都到“后方”去防守,都不敢去竞争,都怕去竞争。我到学院去调研,35个学院和医院,大家比较容易讲的都是下一次评估我们的学科要到A类,B的要到A-,A-的都不太敢说要到A,基本没人敢说要直接到A+。我们太缺“前锋”,太缺勇气,我们都胆小,都不愿去当“前锋”,这是个非常大的问题。所以,这次我们专门要求“双一流”办,两个月内必须要把这个问题研究出解决的方案来。 第二点是学科参评率和优秀率。我们学校一共有71个一级学科,其中有68个学科可以参评,这次拿了61个出来评估,参评数量在全国高校排第2,参评率为89.7%,全国高校的参评率是82.9%,显然我们是老实了一点点,评估后,我们的学科优秀率排名全国高校第27位,很不好看啊! 第三点是第四轮与第三轮学科评估的对比分析。实际上第四轮学科评估和第三轮学科评估之间都隔了6、7年了,两次评估对比起来,我们川大有39.6%的学科在进步,但退步的学科有47.2%,退步的学科中有些还出现了可怕的“断崖式”下跌,此外还有约13.2%的学科保持基本不动。同志们,第三轮学科评估是按绝对名次排的名,第四轮学科评估是按百分比排的名,其实百分比排名对我们是有利的,因为第四轮学科评估参评学科数量比上一次多了76%,也就是分母一下变大了,差不多扩了一倍,按相对比例来排名我们还应该占尽便宜的,我们至少有7、8成的学科排位是应该朝前跨一大步的,但事实上我们是一点都没占到分母扩大后的便宜的。同志们可以想一下,如果这次依然是按第三轮学科评估时那样的绝对名次排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的问题就会得到显性放大。...... 总的来讲,通过深度分析,可以看出川大的顶尖学科和特色方向太少,科研和人才培养指标较弱。可能大家会很意外,人才队伍问题反而表现得不显著,这是因为学校总体量很大,人才缺乏问题被“稀释”掉了。学科评估时,相关表格上师资需要填报25个人,我们也能凑够人数。开学后,各学院要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及时组织各个学科的专家和所有教师们坐下来一起认真研究、逐一研讨,分析我们的短板是什么,填平补齐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填平补齐不是很难,但是一定要去做才行,不能再稀里糊涂、不能再自我感觉良好了。 二、学院调研小结 上个学期,我到各个学院进行了实地调研,感谢各个学院老师们,还有学校一些部、处一起陪同调研。调研完了,总要给大家报告一下。我调研主要是去学习,各位老师、各个学院都对学校贡献很大,大家很辛苦,有些学院条件还很艰苦,仍然做出那么好的业绩。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比如,不少学院办的一级学科数太多,不少学院办的本科专业数更多,多到离谱。一般说来,一个学院办3个一级学科就不得了了,再强的师资队伍集中力量办1—2个一级学科就不错了。但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学校有7个学院办了3个一级学科,2个学院办了5个一级学科,1个学院办了6个一级学科。另外,在本科专业设置方面问题更大,一般来说1个学院办的本科专业数更应该宽口径按大类培养,一个学院办超过4—5个本科专业多半是办不好的,我们常常把本科生当博士生按细分的专业来培养了,这怎么得行嘛。目前我们的情况是,全校有4个学院办了6个本科专业,2个学院办了7个本科专业,2个学院办了9个本科专业,还有2个学院分别办了10个和11个本科专业。一般来说一个学院也就百八十个教学老师,十来个教师就要办一个学科、办一个专业,每个专业教学老师人数都不够,教学评估过程中师资队伍的表格都填不满,本科教研室的教学研讨会也不可能开得起来。为什么要办那么多专业呢?百八十个人,就能办10个、11个本科专业?我们关起门来说,就是俗话讲的“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具体的学院就不点名了,这样的在学院内搞和谐、大家排排坐都有饭吃是没什么意义的,希望大家会后自己去研究、去体会。对学校其他方面的问题,我的总体体会小结起来还有三点。
第一点是跟我年初工作布置会上报告中分析的差不多,就是“大而不强”。我来学校后不久就感受到川大的“大而不强”,但是当时还没有很深的概念。经过8个多月的体会和调研,我觉得学校真的是“大而不强”,而且是非常严重的“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两多、两少、两软 ”。“两多”是学科多、专业多,前面已经分析过了。“两少”是人才少、师生科研用房少,包括教师办公用房都很少。“两软”就是学院的谋划能力偏弱偏软、学院的工作标准偏低偏软。不少学院处于“差不多先生娶了过得去小姐”“凑活着过”的状态,互相满意,一派和气,很团结和谐,有点成都茶馆文化的味道。同志们,这是绝对不行的,是绝对不可能实现什么双一流的。 第二点是“有想法没办法,有希望没把握,有前景没应用”。一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想法没办法”。有想法已经不错了,特别是在人才方面。我这两天听许校长在学习会上讲,有5个学院1个“国字号”人才都没有。我到学院调研时就经常问学院负责人,“国字号”人才问题怎么办?基本上都回答不好。反正就是说要去找,我就问准备去哪里找?回答就是“在海外”。再问有没有跟海外人才有联系,一些学院负责人也说不清楚。归纳起来,就是“有想法没办法”。学院班子也知道学校要求学院去抓人才,但还不知道怎么去抓好,没有举措再好的目标、理念和梦想都会落空。 二是学科建设方面“有希望没把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反映出学校整体情况还是不错的,A类学科总数排名全国高校第9名,老校长和平同志也说这是比较真实反映出了学校的办学状况的。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几乎每个学院都提出下一次学科评估要进步,没有一个学院说下次学科评估要退步的。其实,学科排名是相对的,是相互竞争的,我们进步,别人也在进步。有些学院的院长根本就不知道其他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正在干什么。我们想进步,就一定要对其他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做法和动态十分的清楚。所以说,各学科在建设过程中有什么招,有什么路径,如何走到前面去,必须要组织教师们讨论清楚。其次,基本没有学院敢提出冲A+学科,基本不敢接这个招,缺乏勇气,基本上是“守和跟”的思路,缺乏从被动变主动的办法,任何事情都有困难,任何一个学校、一个单位越往高端走,困难都会越大,不是说我们自己真的都不行,只是我们不清楚别人的困难和痛点在什么地方,因为我们没有走出去,没有放眼去看。其实任何学校都是有问题的,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任何困难当你感觉困难得不得了的时候,感觉自己快过不去的时候,其实很可能就已经快过去了,就快转好了。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积极的态度,而不能“等这个来救你、那个来帮你”,自己要主动去想办法,要有想法也要有办法,只有这样才行、才靠得住。......第三点是要在管理上做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下面我所提到的调整和改革是必要的,下半年我们要去思考、调研和部分启动。一是有些学院的名称。比如,电气信息学院听到就别扭,要么把电气工程学科办好、要么把信息学科办好,又不专攻“电气”、又不专攻“信息”,把电气和信息放到一起,又在办通讯专业,到底是发展“强电”、还是“弱电”?外面人很难搞清楚,在全国可能都找不到第二家起这样名字的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数理化生是老川大基本的理学学科,但是怎么物理后面又加上“技术”两个字呢?显然是办得不自信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学院名称理顺,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搞什么的。......
全文见https://tieba.baidu.com/p/6101377660?pn=1
另一只手
发表于 2021-12-27 23:02:37
dkj 发表于 2021-12-27 22:03
李言荣在电子科大当校长的时候对电子科大的院系按照一级学科重新做了一次调整,可以说是成电建校60多年来院 ...
厉害!学习了!
另一只手
发表于 2021-12-27 23:04:58
dkj 发表于 2021-12-27 22:49
李校长上任第二年(2018年)对川大的院系做了小幅调整,以下是他的有关讲话: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下) 全面 ...
缺乏冲a+这个西交问题同样突出,除了机动电就没了。
xxxplay
发表于 2021-12-27 23:32:21
本帖最后由 xxxplay 于 2021-12-27 23:34 编辑
dkj 发表于 2021-12-27 22:49
李校长上任第二年(2018年)对川大的院系做了小幅调整,以下是他的有关讲话: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下) 全面 ...
貌似只是改了名字,
学科院系,基本没调整吧,
川大建筑与环境学院挺奇葩的,
名字奇葩,学科也多,土木、建筑(建筑、规划、园林)、力学、环境6个一级学科、生医工程还来个共建
应该拆分重组,
土木学科并到水利学院去,
环境学科成立独立学院
建筑学科成立独立学院(或者和设计学院合并成新的建筑学院)
力学合并到天空学院去
dkj
发表于 2021-12-27 23:45:49
本帖最后由 dkj 于 2021-12-28 10:20 编辑
xxxplay 发表于 2021-12-27 23:32
貌似只是改了名字,
学科院系,基本没调整吧,
工科有如下轻微调整:
1、把电气信息学院的弱电类专业调整到了电子信息学院,原电气信息学院改名电气工程学院。
2、建筑与环境学院建筑类专业中的风景园林和建筑学专业撤销,保留学科评估最高的城乡规划。
3、化工学院冶金专业撤销,轻纺与食品学院食品和纺织专业撤销并改名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4、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改名机械工程学院。
川大还有两个学科群亟需调整:
1、材料类和化工类学科群。
目前川大办这两个学科群的学院有高分子学院、材料学院、化工学院、轻工学院、建环学院的环境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总共涉及到六个学院。高分子学院这样一个以二级学科作为一个学院的名字,在其他985综合性大学几乎不会有,但是高分子学院又是工科里面最强势的学院,这个问题处理起来很棘手。川大研究材料的人这么多,一年一篇NS都发不了,甚至子刊都不多,对比下其他材料强校,川大压力很大。高分子材料目前并不是啥热门方向,现在前沿的方向是纳米材料能源材料等,但川大的材料学科在一些前沿方向上又缺少布局。川大工科里面的化工和材料专业就类似于成电的电子和通信两个专业,很多学院都在办这两个专业,学科重叠很多,很多都是低水平重复,甚至这两个专业本身之间重叠都很多,占了学校很多资源但又太散没形成合力,学科评估只能得到A-。
2、土木水利类学科群
水利学院的岩土工程方向本属于土木学科,但土木类专业又设置在了建筑与环境学院。建环学院就是个大杂烩,什么都往里面装,问题很多。
川大比较理想的办学模式应该是一个学院办学最多不要超过两个一级学科,以后的目标应该是多学院搞大类招生、大类培养,这个可以参考清华的工科院系设置和培养方法。
闲来扯淡
发表于 2021-12-28 09:08:56
本帖最后由 闲来扯淡 于 2021-12-28 10:26 编辑
dkj 发表于 2021-12-27 22:49
李校长上任第二年(2018年)对川大的院系做了小幅调整,以下是他的有关讲话: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下) 全面 ...
一口气读完了李校长的讲评,很精彩,对学校的短板看的非常准。
有几点很深的感受
1.对学科评估研究的非常深,列举了几个学科中评估的问题,近几年应该会有所提升,特别是医学的大奖,大家都看在眼里。
2.成立文科、理科、工科、医学发展规划办,非常有必要,而且没踩学部制的大坑,在管理架构上实现了新突破。
3.院系优化没细讲,重大问题看到了,感觉到他在等学科评估和双一流评估的机会,借势而为,而且刚来就大规模调整容易出问题,而是先把急需调整的给调整了,比如电气的弱电,物理的两所,打了个预防针,也给大家一个心理预期。
4.“国字号”人才提出了明确的目标,500-700人,10%-15%,2020年已经突破了500人,今年突破了600人。
5.科研成果的运用,校级领导确实在加强与川内各市的联系,这既能服务地方,也能给学校和老师带来收入。
NatureBoy
发表于 2021-12-28 09:45:50
闲来扯淡 发表于 2021-12-28 09:08
一口气读完了李校长的讲评,很精彩,对学校的短板看的非常准。
有几点很深的感受
1.对学科评估研究的非常 ...
文科是社研院
理工医是科研院,下面设立理科办和工科办
医学还有单独的华西医学中心,领导一般是校领导兼任正厅级,下设办公室
Room209
发表于 2021-12-28 10:08:30
llivs 发表于 2021-12-27 21:54
成科的高分子是材料加工,那是属于材料学科,皮革是皮革,化学就化学,材料就材料别混为一谈。而且合并成 ...
说的是合并年代94年,好吗?你不能用后面的数据来说前面吧,第一次评选杰青,好像还没有合并呢?你认为化工材料皮革不需要化学基本原理吗?
llivs
发表于 2021-12-28 10:16:25
本帖最后由 llivs 于 2021-12-28 10:17 编辑
Room209 发表于 2021-12-28 10:08
说的是合并年代94年,好吗?你不能用后面的数据来说前面吧,第一次评选杰青,好像还没有合并呢?你认为化 ...
人还是那些人,合并后哪些来自老川大,哪些来自成科一清二楚。怎么好像按照你的说法,合并前水平相当,合并后川大的团队成果频出,成科的团队销声匿迹了??你去找找成科化学和计算机曾经都有哪些人再来讨论。
另外,化工材料皮革需要化学原理和是否属于化学学科是两码事,你咋不说还都需要物理原理、数学基础呢,这些就都物理?算数学了?而且他们并没有和老川大化学系合并,并不存在你说的“成科计算机、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和老川大重合,实力还相当。整合难度就大。”,你的立论就不成立,通篇主观臆断的杠,有什么意思。
Room209
发表于 2021-12-28 10:21:48
llivs 发表于 2021-12-27 21:54
成科的高分子是材料加工,那是属于材料学科,皮革是皮革,化学就化学,材料就材料别混为一谈。而且合并成 ...
另外我想说明的是,在合并年代除了文科和数学,这恰好是老川大的优势学科,成科自然融入了。而两校存在相同的学科,老川大没有绝对的领先优势,利益纠结复杂,所以导致整合困难。看华西并入中新川大,完全互补的,是不是很快就整合完了。现在大家说的不就是成科和老川大都有的学科存在很大问题吗?因为谁也吃不下谁,谁也不服谁,不就形成了现在的摊子吗?想想看当初为什么取了一个不伦不类的野鸡大学的名字吧---四川联合大学。看看武大合并两个工科都没有川大和成科合并这么费劲的。不就是武大强的合并的学校都是很弱的吗?工科强的都是武大没有的。其他几所(除吉大)不也是如此吗?
如果你非纠结老川大比成科强那么一丝,也没有必要讨论了,老川大毕竟是文理学校,强一些不也正常吗?绝对没有强盗成科高山仰望。
llivs
发表于 2021-12-28 10:24:45
Room209 发表于 2021-12-28 10:21
另外我想说明的是,在合并年代除了文科和数学,这恰好是老川大的优势学科,成科自然融入了。而两校存在相 ...
我没有觉得老川大比成科强啊,相反在平台、经费上成科强老川大不是一点半点的,但因为老川大是文理学科不能单纯用平台、经费算,两校水平大概就是半斤八两。所以我同意你说的导致合并困难,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从校名,以及校长、书记的任命来源上就看得出来。我只是对你所说的“物理、化学、计算机两校重合、水平相当导致合并难度大”提出反对意见
dkj
发表于 2021-12-28 10:32:55
本帖最后由 dkj 于 2021-12-28 10:34 编辑
NatureBoy 发表于 2021-12-28 09:45
文科是社研院
理工医是科研院,下面设立理科办和工科办
医学还有单独的华西医学中心,领导一般是校领导兼 ...
医科应该是李校长花费心力最多的地方,李校长的意思大概是要把医工结合打造成川大新的名片,还成立了三个医工交叉中心,不仅要把华西推进一流还要让医科成为新工科发展的新动能。不过他也说华西院士太少是个问题而且获大奖数也比较少,另外是说张力远远没有打开(是不是说附属医院有点少?对比复旦医、上交医和中山医,华西规模确实小了点?)这些年在这两个问题上进展如何?
NatureBoy
发表于 2021-12-28 10:40:30
dkj 发表于 2021-12-28 10:32
医科应该是李校长花费心力最多的地方,李校长的意思大概是要把医工结合打造成川大新的名片,还成立了三个 ...
很多东西我都发过帖了
Room209
发表于 2021-12-28 10:42:48
llivs 发表于 2021-12-28 10:24
我没有觉得老川大比成科强啊,相反在平台、经费上成科强老川大不是一点半点的,但因为老川大是文理学科不 ...
好吧,我用词不当吧,我的旗鼓相当,只要不是川大的数学和成科的数学的差距,在合并中就是旗鼓相当。在学科中,A有8分实力,B有4-5分以上的实力即可。很简单,如果A老师100人,有2杰青,每年还有5人面上,5人青年,B有80老师,0-1杰青,每年3人面上,3人青年。整合就可能相当困难。如果把A两杰青换成2院士,可能就容易很多了。94年的川大化学计算机和成科差距应该没有这么大吧。另外你看看川大那些是啥时候拿到的头衔,如果是合并10年后,都是合并期间的无效数据。
闲来扯淡
发表于 2021-12-28 10:58:46
dkj 发表于 2021-12-28 10:32
医科应该是李校长花费心力最多的地方,李校长的意思大概是要把医工结合打造成川大新的名片,还成立了三个 ...
医院实现了大扩张,医学国家奖也不少。医学院士是个问题,是魏的原因?还是不可说的原因(石)?
godlike120
发表于 2021-12-28 11:24:58
llivs 发表于 2021-12-28 10:24
我没有觉得老川大比成科强啊,相反在平台、经费上成科强老川大不是一点半点的,但因为老川大是文理学科不 ...
川大和成科合并前夕博士点
川大共13个:中国文学批评史、考古学、中国古代史、基础数学、植物学、汉语史、应用数学、光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宗教学、政治经济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成科共13个: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高分子材料、原子与分子物理、生物力学、岩土工程、化学工程、制革及鞣料、塑料成型加工、机械制造、水文学及水资源、化学纤维、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化工过程机械。
两校旗鼓相当并无问题。
dkj
发表于 2021-12-28 12:39:06
闲来扯淡 发表于 2021-12-28 10:58
医院实现了大扩张,医学国家奖也不少。医学院士是个问题,是魏的原因?还是不可说的原因(石)? ...
华西医院的内部管理确实有些问题。省医院的杨正林上了院士,提名人之一就是魏。龚有自二却每次在工程院参评而且是科协推荐.....至于石那就更不好说了......
闲来扯淡
发表于 2021-12-28 12:44:06
dkj 发表于 2021-12-28 12:39
华西医院的内部管理确实有些问题。省医院的杨正林上了院士,提名人之一就是魏。龚有自二却每次在工程院参 ...
魏可别像徐学习,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只要人还在,这个学科就谁也别想当院士。
dkj
发表于 2021-12-28 13:21:34
本帖最后由 dkj 于 2021-12-28 14:00 编辑
闲来扯淡 发表于 2021-12-28 12:44
魏可别像徐学习,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只要人还在,这个学科就谁也别想当院士。 ...
医科方面临床李院长今年进了工程院一轮,基础医学杨胜勇和药学秦勇也有可能,口腔周学东和药学张志荣麻醉刘进下次都超龄了,龚希望能近快找到愿意提名的人吧。工科方面,材料刘颖有科二和技二完全可以参评院士了,还有化工褚良银有技二也是潜在的院士候选人,高分子材料傅强和通信黄卡玛有技二、计算机章毅有自二也有希望。理科方面就是数学张旭了,有自二且已经多次参选了,彭联刚今年没上下次就超龄了。生科院王红宁也参选多次了今年进了二轮没上。管理徐玖平也参选了。目前来看川大近期可能能上院士的大概就这么几个人了,其他学科暂时看不到希望。材料学科还是太分散,生物材料一个山头,高分子材料一个山头,功能材料一个山头,说到这李言荣恰好是材料学部的院士......
川大未来院士候选人:
1、医科:李为民(临床)、杨胜勇(基础医学)、秦勇(药学)、龚启勇(神经影像学)
2、工科:刘颖(功能材料)、褚良银(化工)、傅强(高分子材料)、黄卡玛(微波技术)、章毅(人工智能)、王红宁(农学)
3、理科:张旭(数学)
4、管理:徐玖平
科学院方面川大在数理学部校友较多尤其在数学领域有三个本科院士校友和全职院士李安民,生医学部有全职院士魏于全和杨这个校友。科学院川大可以先在数理学部和生医学部这两个学部突破。
工程院方面川大在化工材料冶金学部有李言荣、张兴栋和王玉忠三个全职院士,另外成电今年上的邓龙江也是这个学部,两校可以集中在这方面突破。再下面就是轻工和环境学部了,川大有石碧和王琪两个全职院士,校友也较多。工程院方面川大可以先在化工材料学部和轻工环境学部这两个学部先突破,其他学部目前话语权太低。
川大目前的国家科技奖还是在跟在武大和华科的屁股后面,院士增选也是。究其原因一是学校投资多的华西医科一直拿国家科技奖数较少,院士难产。二是材料学科川大内部山头太多,分散了精力。对比华科和武大,华科和武大都有高峰学科并且能持续产生国家奖和院士,华科是机械武大是测绘。
闲来扯淡
发表于 2021-12-28 14:35:17
本帖最后由 闲来扯淡 于 2021-12-28 14:48 编辑
dkj 发表于 2021-12-28 13:21
医科方面临床李院长今年进了工程院一轮,基础医学杨胜勇和药学秦勇也有可能,口腔周学东和药学张志荣麻醉 ...
力学王清远校长退下来后会回川大。
数学罗懋康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模糊系统协会副主席,为啥从来不参选?张伟年也有机会。非常可惜放跑了阮勇斌,可能想留也留不住。
数学多说一句,这个江湖最复杂,张旭什么条件都够了,还需要李安民回北大拉票,全体校友支持,就能上了。
生物刘建全获中国高校10大科技进展论文非常靓丽为啥不参选?
医学周学东也还有机会,需要6个院士提名。怎么感觉她上的机会最大。
dkj
发表于 2021-12-28 14:46:52
本帖最后由 dkj 于 2021-12-28 14:47 编辑
闲来扯淡 发表于 2021-12-28 14:35
力学王清远校长退下来后会回川大。
数学罗懋康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模糊系统协会副主席,为啥 ...
口腔医学是个很小的专业,院士非常少的,而且最近几年已经有别的单位上了,这个领域最近不太可能再上院士了,院士评选也要考虑到学科布局的
闲来扯淡
发表于 2021-12-28 14:53:42
本帖最后由 闲来扯淡 于 2021-12-28 15:08 编辑
dkj 发表于 2021-12-28 14:46
口腔医学是个很小的专业,院士非常少的,而且最近几年已经有别的单位上了,这个领域最近不太可能再上院士 ...
2020年底,周学东增补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只有她不是院士,是不是个信号?明年是最后一搏了,另外占着女性的一点优势,希望像王琪一样幸运。周上不去,校内也能给个杰出教授,华西那头目前还没有。
钟本和、王琪、周学东、王红宁,川大的女科学家还真不少。
dkj
发表于 2021-12-28 14:57:06
本帖最后由 dkj 于 2021-12-28 15:01 编辑
闲来扯淡 发表于 2021-12-28 14:53
2020年底,周学东增补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只有她不是院士,是不是个信号?明年是最 ...
我怎么感觉像是对她上不了院士的一个补偿?2023就66了,几乎不可能了。另外,材料学院刘颖院长性别为男:dizzy:
闲来扯淡
发表于 2021-12-28 15:08:58
dkj 发表于 2021-12-28 14:57
我怎么感觉像是对她上不了院士的一个补偿?2023就66了,几乎不可能了。另外,材料学院刘颖院长性别为男:di ...
我去,这个大意了。
huyulingliujia
发表于 2021-12-28 15:13:20
川大刘建全感觉文章不错,年龄也合适就是缺个大奖。不过科学院没大奖上院士的也大有人在
闲来扯淡
发表于 2021-12-28 15:18:33
huyulingliujia 发表于 2021-12-28 15:13
川大刘建全感觉文章不错,年龄也合适就是缺个大奖。不过科学院没大奖上院士的也大有人在 ...
川大的一些教授有些保守,甚至说是竞争意识不强。数学的罗懋康, 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模糊系统协会副主席,刘应明院士嫡系传人,也从不出来参选。化学的冯小明院士都等了很久才出来参选,结果一击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