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2-10 23: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1 u2 Y& H7 m( `+ U, D8 Y' M' u请输入关键字
; y( A4 u( K7 |! O, _ R* c6 v* B% j! f3 w
Home T* b+ s6 ^# D: S( X. g; K
People+ ^* E' G& H: @# v& S
Research Area: g% Q) A* n" U5 N7 a
Publications
/ s& x) n/ _1 ?Facilities
# O9 v" e9 r6 uNews and Activities
; y5 l# e6 K y* {6 T3 I( d+ JLinks and resources
1 _8 W( g; n/ Z' z6 o& K* z! _Contacts
7 B) \+ w2 v3 `+ r3 v$ ?, @
- u1 X9 w% g; `1 C+ h) {' P! l4 k7 u2024年9月1日化学工程与低碳化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答辩顺利进行3 x3 s' G4 t4 o2 l
发布时间:2024-11-26 访问次数:146& @2 u2 ?: u& u6 U, O
5 d. o3 K* z; N/ `7 n
4 x4 A7 a1 t5 f0 A
. H3 H9 \' l3 [9 _' B! d6 p化学工程与低碳化工技术全国重点依托清华 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的学科特色和优 势方向,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在“化学工程联合国家 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重组“化学工程与低碳技术全国重 点实验室”,并于2024年9月1日进行了重组申报答辩。, v) @. Y4 |& w7 J5 y6 w8 H& T: z
7 p8 X1 w+ u9 O; ~& X
" m5 Z; s# X& N) v% C' F; u1 g/ R; O; d$ z! J: `0 H/ e
& N& m$ i, V3 ?' _3 y2 u' u, M3 \) B- t+ C6 y
9 k5 ?' Y' ~( H' h
; e6 p. f3 f. v+ ?9 q6 |
' _7 f# h: [( d# `7 E5 z. p: G" V8 |* R
1 x; Q! K+ l6 B4 ]. \% U6 E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1987年批准设立,1991年建成开放,是我国化工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国化工领域以高校联合形式开展有组织科研的先行者。: ?7 X: @2 o8 Z9 z! u4 }; q
# x6 k+ n& \/ E# k- ~% {
; S: N7 k$ A& N" M P- m+ x o, S2 {
0 v, G1 ~2 @% {+ t% v( B X/ r/ f9 f1 Y4 Y
' o) Y8 F) h8 u( Y* D) a( ] |2 Z; v6 L' r7 [
本实验室立足化学工程学科前沿,面向国家“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微化工技术与流动化学、化工反应和分离过程强化、低碳智能化工制造系统三个主要方向,开展协同攻关,揭示微纳尺度反应和传递原理、过程动态特性与调控机制,拓展化学工程的学科边界,创新和丰富化工过程强化学科内涵,提升解决复杂化工问题的能力,建成国际领先的低碳化工过程强化科学与技术策源地,成为该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8 ^4 R' q5 G; C& o' F) ]0 J( u2 y* I( V5 _8 E& [+ f/ R" Y& s' g& T
实验室聚焦化工过程强化的应用基础研究,凝聚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团队,以人才中心、创新高地、低碳技术发展引领基地为建设目标,服务低碳化工国家战略。面向低碳发展的新要求与新挑战,突破化工前沿基础理论,丰富微纳尺度传递和反应、聚合物反应过程调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多能驱动化工过程、智能化工系统等前沿的基础科学原理,依托新能源、新工艺、新装备、资源循环、人工智能等手段形成低碳化工理论和技术体系,破解低碳化工复杂反应、高效分离、安全合成、低碳流程构建等核心环节,引领国际低碳化工科学技术的发展。
) k# ?, s9 |0 @; L9 X
3 \' }& U; W1 {3 g实验室将继续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四所高校37年来长期学科互补和联合攻关的优势,形成世界一流、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化工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团队,突破过程强化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方法,形成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并实现应用,以先进的低碳化工基础理论和过程强化技术引领学科和行业发展,助力我国化工科技自立自强和“双碳”目标的尽早实现,为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重大贡献。9 Z3 p1 s; V% v" L2 Z
! [! z1 d) ]% d. s) j) X2 B实验室拥有固定人员166人,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负责人2人,国家级人才25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0人,40岁以下青年人员82人。& J: E/ _3 s) C/ r5 q
5 H! O6 Q/ [7 r5 k: f% b* T3 X1 k. k8 \" y: e) U- I6 L1 z! F$ ~
. ] m' Y8 {6 F/ V6 M0 ^ L- w& X
5 [' i2 ~8 b5 ?
& I# N3 @4 r1 ^% U+ Y$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 邮编:200237 ; ~& P" c9 o9 c8 [# Q( [) d
版权所有 © 2022 华东理工大学 催化反应工程课题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