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25-6-16 21:5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6-16 18:59
2 \9 B, k/ l7 S* \. X/ ]GET。+ T) J, M) G+ T" k3 P/ r- S U
( m L; ~: F( z希望宫教授的项目能上,通信和生医估计国奖概率比较低。
1 l/ x9 B7 @% X/ { y K2 W* w4 U5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太赫兹中心刘盛纲院士团队胡旻教授课题组,在前期(近十年时间)大量理论和实验工作的基础上,在国际上首次从理论上提出并研究了“切伦科夫辐射中的可调谐光学拓扑转变现象”。7 a! h* B* K# S) ], S
刘盛纲院士团队十年前首次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提出的理论设想(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12, 109(15): 153902.)相比较,本次工作在各个方面均有较大提升。其具体表现为:: m+ o. M' o; l7 |, y- j
! t0 M- k# ^! \( h1 v5 g# T0 Z
3 @) F) @+ W2 F4 _4 p+ a5 x" a" v0 H+ e- n9 f5 t
由刘盛纲院士所带领的太赫兹中心课题组在此研究方向上已经实现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其中,除了上述两项工作外,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工作还包括:2012年,在国际上首先揭示了利用自由电子激发金属材料中的表面等离激元产生可见光频段相干增强切伦科夫辐射的物理机制(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12, 109(15): 153902.)。此工作尚未正式发表时,就得到了Nature Physics期刊编辑的高度评价(Nature Physics, 2012, 8(10): 704.)。2014年,为了将自由电子辐射的频段从此前的可见光频段下转至太赫兹频段,提出了利用自由电子与基于石墨烯的介质光栅结构相互作用产生太赫兹频段内的史密斯-帕赛尔(Smith-Purcell)辐射(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14, 104(20): 201104.)。2017年,利用介质缓冲层打破石墨烯本身色散特性无法直接产生切伦科夫辐射的限制,实现了太赫兹频段内的等离激元切伦科夫辐射(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17, 110(23): 231102.)。2017年,利用具有负折射特性的超材料,在国际上首次从实验上观察到反向切伦科夫辐射(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1): 14901.)。2019年,利用石墨烯双曲超材料实现了太赫兹频段内“方向可控的逆渡越辐射”(Photonics Research, 2019, 7(10): 1154-1160.)。所有这些工作均以电子科技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