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1-18 12:03:25

数理化,计算机,电信,地理,资环,新工科至今没有国家级认证的大平台,计算机的多媒体和电信的基础科学中心算2个吧,勉强。顶尖强力的院士准院士级人才稀缺,这是事实。但看看化学物理的四青名单,是很出色的。也没必要灰心,现在还在还历史欠账,会好的。但院士,杰青长江,国家级以上大平台等最高端的数据确实要想办法拉上去。有时候是要功利一些,武大的未来取决于年轻人才,但武大的高度取决于顶尖大佬和顶尖大平台。这其实是废话,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zero111111 发表于 2025-1-18 12:28:21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1-18 11:34
未来10年,武大还要人才,平台倍增积累才行。老实说,武大的科研历史欠账太多了。原本理工医规模就小,2000 ...

武大的理工医规模到底有多小?

我的先人啊 发表于 2025-1-18 14:24:15

zero111111 发表于 2025-1-18 12:28
武大的理工医规模到底有多小?

这么说吧,化学的教师数量是南开的一半,和华科差不多。物理的教师数量比华科少三十几个。生物也不多。

isurf 发表于 2025-1-18 14:32:53

本帖最后由 isurf 于 2025-1-18 14:34 编辑

下面这段话,反映了产业引领的重要性:
==============
中国电车产业立功,带动电子战和雷达性能飙升,,,美国屡次警告中方:不许军民融合!
五角大楼一份针对中方海军的评估报告指出,美军正在失去和中方电子对抗领域的优势。94年华南空情事件还历历在目,当时美军起飞多架EA-6B电子战飞机,对中方雷达实施电子干扰,造成雷达显示美军数百架飞机接近我方领空。结果,我方派出2架战机升空发现啥都没有。这样的耻辱发生了好几次。
现在,歼-20/35功率放大器模块,比美军F-22/18EF/F35上的APG-77/79/81雷达领先一代。GaN MMIC作为功率放大器,主要用于雷达和电子对抗。欧美一致认为,除非有足够的电力和相关的冷却和电气系统来支持,否则无法利用第四代半材料在射频中的优势。
非常值得庆幸的是,电动汽车发展的结果,让中方在电气系统效率、功率半导体、电池、高压系统和冷却方面取得了突破。这些技术反过来应用到军事领域,,,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1-18 14:45:54

isurf 发表于 2025-1-18 14:32
下面这段话,反映了产业引领的重要性:
==============
中国电车产业立功,带动电子战和雷达性能飙升,,, ...

是的,所以现在工科强校占据极大优势。未来都是工医应用优先,产业化优先的,这个是大趋势,不可逆的,要跟上。
以华科为例,机械,光电领域,好像参与的上市公司就有3家,武大0。华科带动了湖北的一整个产业,都是实打实的。别说华科争气,也别说省里偏心,换你你也会把资源投给华科。
所以武大要加油,测绘北斗,新工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都是产业化的希望。武大的产业化做的很弱,不行。
只和自己比,那是强者只有NO1才有资格说的话。
武大显然还没有这个资格。人才倍增,大平台大科学装置增加,促进产教研,要见贤思齐,向强者看齐,追赶并超越才是正经。

Doctin 发表于 2025-1-18 14:55:07

华科带动了整个武汉的光电、机械产业,对造成、互联网也影响颇深,值得武大学习

Doctin 发表于 2025-1-18 14:55:07

华科带动了整个武汉的光电、机械产业,对造成、互联网也影响颇深,值得武大学习

Doctin 发表于 2025-1-18 14:55:07

华科带动了整个武汉的光电、机械产业,对造成、互联网也影响颇深,值得武大学习

Doctin 发表于 2025-1-18 14:55:07

华科带动了整个武汉的光电、机械产业,对造成、互联网也影响颇深,值得武大学习

这么慢啊 发表于 2025-1-18 15:02:11

本帖最后由 这么慢啊 于 2025-1-18 15:09 编辑

听说孙成亮把武汉敏声卖了?是要借壳上市,还是套现走人?

Doctin 发表于 2025-1-18 17:37:09

李德仁院士:时空智能将创造多个万亿级新质生产力产业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1-18 20:22:57

Doctin 发表于 2025-1-18 17:37
李德仁院士:时空智能将创造多个万亿级新质生产力产业

哈哈哈。李院士在开玩笑。

Annebel 发表于 2025-1-18 20:35:16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1-18 20:22
哈哈哈。李院士在开玩笑。

地理信息8000多个亿,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6000多个亿,商业遥感刚起步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1-18 20:38:55

Annebel 发表于 2025-1-18 20:35
地理信息8000多个亿,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6000多个亿,商业遥感刚起步

好吧。你赢了。

suibjsm 发表于 2025-1-18 21:22:27

这么慢啊 发表于 2025-1-18 15:02
听说孙成亮把武汉敏声卖了?是要借壳上市,还是套现走人?

感觉敏声一开始的股权就很混乱,又是在武汉。相比之下,曹余良的珈钠就稳健很多,既有顺为资本、春华资本这种资深市场化资金,也有各地国资。要不然就像庄林转化的亿纬氢能一样,背靠亿纬锂能。所以说技术转化还是要在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

suibjsm 发表于 2025-1-18 21:26:52

最近几年武大在江阴的技术转化中心慢慢做起来了。物院有年轻pi转化了企业,雷爱文牵头在长三角科创中心搞了电合成新技术研究所,企业也在无锡。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1-18 21:50:01

suibjsm 发表于 2025-1-18 21:26
最近几年武大在江阴的技术转化中心慢慢做起来了。物院有年轻pi转化了企业,雷爱文牵头在长三角科创中心搞了 ...

这些都是好现象,说明现在的年轻科学家都开始注重转化了,科研前沿,技术前沿,转化后才有竞争力,否则就是镜花水月。
教授做企业,赚小钱的多,真正成功的其实很少。科研和经营是两码事。好东西距离真正转化商品化服务化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光是靠融资生活着,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武大要加强理工医的人才,平台建设,尤其是高端人才高端技术大平台。未来才可能孵化更多企业的可能性。一流的学者才有一流的科研,才能教出一流的学生,才可能孵化好的公司。武大这块还差得很远,方向是对的,还是需要大量积聚人才,大量建设平台,这才是未来绝对的主流。
你的技术成果重要,符合国家需求产业需求,那国家自然会对你不遗余力投入,抢着送钱送资源。学校的实力地位就越高。这就是一个闭环。

whusolo 发表于 2025-1-18 21:58:14

suibjsm 发表于 2025-1-18 21:22
感觉敏声一开始的股权就很混乱,又是在武汉。相比之下,曹余良的珈钠就稳健很多,既有顺为资本、春华资本 ...

好像敏声的主要投资方就是北京的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1-18 22:07:51

我的先人啊 发表于 2025-1-18 14:24
这么说吧,化学的教师数量是南开的一半,和华科差不多。物理的教师数量比华科少三十几个。生物也不多。 ...

武大理工医本就先天不足。规模小,就凭着个别学科做到前列撑着。
要不是李窦十二年,引进一批准院士领军和一批年轻海优,并且布局新工科,增强医学,武大可能十几年前就崩盘了。
宋保亮徐红星刘胜,加上任校长后当选的李窦,5个院士,近几年连年增长的CNS论文基本都在前十,才勉强稳住,哪怕这些数据只是减半,估计都没有如今还敢号称自己是前十有力竞争者的底气。
但还是远远不够,武大理工医无论顶尖人才还是人才数量,都和传统理工医头部强校规模差太远了,人才平台至少要翻番。估计未来十年,都还是要艰难中度过,继续还科研虚弱的历史欠账,继续积累。
春节嘛,喜气洋洋,说点好的激励激励,也是好的。但真不要自己和自己比,要和强者竞争,才会更强。自己和自己比,每年永远是历史新高,但没啥用。

isurf 发表于 2025-1-18 22:32:01

Doctin 发表于 2025-1-18 17:37
李德仁院士:时空智能将创造多个万亿级新质生产力产业

智驾、无人机、机器人、导航、卫星通讯,应该是时空智能的重要研究领域吧

Doctin 发表于 2025-1-19 00:37:19

理科最有突破势头的是数学与生物,工科则是水利和网安,下一轮学科评估、高峰学科的重点

北美王各加 发表于 2025-1-19 00:38:29

本帖最后由 北美王各加 于 2025-1-19 01:05 编辑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1-18 22:07
武大理工医本就先天不足。规模小,就凭着个别学科做到前列撑着。
要不是李窦十二年,引进一批准院士领军 ...
提议:
武大生物应该规模再扩大一倍。增设 进化生物学,脑与神经科学,系统生物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信息与生物统计学,合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 等七个系所。

增设的可行性:
在现在的生科院+医学研究院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独立研究所和系,教师人数增加一倍,达到300人,并且成立生命科学学部。把基础医学 药学 心理学等都放进来。整个学部达到400-450人师资。支撑 生物学,生态学,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心理学,六大一级学科。从性价比上来说,是划算也是有可行性的。这样就算质比不过清北,至少量能跟上清北。不说有多强,至少不能是0。同时,在本硕博培养机制上,我认为应该全部打通。几个学院研究院相互之间的授课,选导,培养方案和体系应该全面打通,彼此不分家,仅对于学位的授予要求有区别。成立武大自己的伞项目。以生物医学强校北卡教堂山BBSP(Biological & Biomedical Science Program)为例,其下有15个PhD Program和300个PI供选择。https://bbsp.unc.edu/phd-programs/

增设的必要性:
以上七个新兴前沿科学方向,武大基本为0,仅有大猫小猫三两只。不存在成建制的科研体系。
生物的可发挥空间无比巨大,整体还处于蓝海状态。若武大仅在传统学科方向(植物,代谢,病毒)上保持优势,是根本无法建立并保持生物学的整体优势。

竞争性院校的部署情况:
以浙大为例,浙大有 演化生物学中心,脑科学院,生物信息系,合成生物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脑机智能全重,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这些机构有校级,也有隶属于浙大生科院和生研院的院级机构。

武大生物作为扛把子学科,和全校大生命医学发展战略,不说杀进全国前三。怎么也得和华五打的有来有回吧。除了科南两校基础薄弱医学也瘸腿能打得过外,我看是和复交浙具有从底层学科方向设置上的本质区别。不建立这些新兴研究机构,那肯定永远是0。
话说回来,不查不知道,一查发现浙大的大生命医学设置竟然和我认为的重要前沿学科设置完美符合。浙大的崛起确实牛逼,背后有高人。

北美王各加 发表于 2025-1-19 00:44:20

Doctin 发表于 2025-1-19 00:37
理科最有突破势头的是数学与生物,工科则是水利和网安,下一轮学科评估、高峰学科的重点 ...

恰恰相反。我认为武大生物很危险。很多武大生物校友也同样认为。武大生物在现在这个时代,越来越与真正的前沿重点热点方向脱节。还缺少医学院的扶持。是有很多前辈校友早就断言过,武大生物在武汉会越来越落后,与清北浙复交的差距越来越大。从领先他们,到持平他们,到落后,再到被甩开。要想杜绝这个危险,除非真的大力all in。

fightinggggg 发表于 2025-1-19 01:08:33

本帖最后由 fightinggggg 于 2025-1-19 01:15 编辑

北美王各加 发表于 2025-1-19 00:44
恰恰相反。我认为武大生物很危险。很多武大生物校友也同样认为。武大生物在现在这个时代,越来越与真正的 ...
同感啊,看那个academic818分享的nature index 顶刊指数。化学的华科还落后一点;但是生物的主刊+Nature子刊+Cell子刊指数,华科已经超过了

2903734581 发表于 2025-1-19 08:00:50

那完蛋了,化学已被超,物理干不过,生物搞不赢,没有前途和方向。其他更不如,一片漆黑啊校友们

bufangqi100 发表于 2025-1-19 08:31:02

2903734581 发表于 2025-1-19 08:00
那完蛋了,化学已被超,物理干不过,生物搞不赢,没有前途和方向。其他更不如,一片漆黑啊校友们 ...

工科院校发展理科相对容易,看清华,上交,浙大理科发展速度都很快,有些也接近或超越同城。还有就是,人家目标定的高,框架搭好持续发展总能赶上或超越,我们要是压根没想成顶尖的目标和勇气,那迟早会被超越,强势学科谁不是从弱到强。

我的先人啊 发表于 2025-1-19 08:40:25

2903734581 发表于 2025-1-19 08:00
那完蛋了,化学已被超,物理干不过,生物搞不赢,没有前途和方向。其他更不如,一片漆黑啊校友们 ...

倒也不必这样,只是统计了各nature,science系列的论文,看化学的统计南开也很靠后。不过话说回来,发这些论文的不仅仅是化学,比如材料,化工,环境啥的也可以发。同样医学的也可以发生物的论文,光电的,材料的也可以发物理的论文。你要看论文,隔壁生物靠着医学早就超了吧。物理靠着光电也早超了。毕竟人家工科医科规模庞大,工科都开始发论文的话,文理高校那点规模完全比不上。参考交大和复旦,复旦现在物理生物都不比交大强吧。可能复旦也只剩化学数学了了。清北也是一样的格局。

2903734581 发表于 2025-1-19 08:41:45

天若有情 发表于 2025-1-19 08:35
分析精辟到位,缺乏挑战华五的勇气,魄力,跻身顶尖目标、定力,整年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被 ...

那是那是,高见高见,挑刺的活,每个人都做得到,标榜自己有定力、牛b的事情,大多数人都做得到。

bufangqi100 发表于 2025-1-19 08:47:09

天若有情 发表于 2025-1-19 08:35
分析精辟到位,缺乏挑战华五的勇气,魄力,跻身顶尖目标、定力,整年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被 ...

是啊,不进则退,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各学科都要有争创一流的勇气,要不然开这个学科干啥呢,最后获胜的一定是大而强的,小而精那是自己骗自己。现有优势学科要引进顶尖人才,弱势或中游学科要引进年轻潜力人才,现在毕业的博士这么多,相信也是可行的,给想干事成事的人创造良好环境,激活大家的潜力,坚持个十年二十年,相信进前五没问题,就看学校和各学院怎么想和做的了。

qsxtydf 发表于 2025-1-19 09:15:09

说明文科理科的护城河不宽,工医的发展明显更难
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查看完整版本: 【顺势而为】武汉大学2025年发展纪实(独建复杂生命体代谢与调控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