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2 q& J- W- g0 ^( U5 }: C近日,《中国成人 IgA 肾病及 IgA 血管炎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025)》正式发表于《中华内科学杂志》。该指南由中国IgA肾病协作组(IIgANN-China)科学委员会委员和中华预防医学会肾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肾脏专业委员)共同制定,北大医院肾脏内科张宏教授担任指南总负责人,吕继成教授执笔组织起草。指南编写汇聚了全国多位肾脏病领域专家的智慧与研究成果,在协作组陈崴教授、李贵森教授、谢静远教授、左力教授等IIgANN-China指导委员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和指导下,形成了兼具科学性、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的临床实践指南,为我国IgA肾病及IgA血管炎肾炎的诊疗提供了权威依据。' H$ Z8 b) F" G
& C# h4 A* M: l7 e M8 ?. f. a1 A7 i' B: U
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具有显著的临床与病理异质性。长期以来,由于疾病机制复杂、个体差异明显,其治疗策略一直存在争议。此次发布的指南,充分结合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特点及药物可及性,在系统整合国际循证证据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基于中国人自身临床数据和真实世界研究证据的推荐与决策,体现了“以中国证据指导中国实践”的理念。 . s# g1 Q r; ^% }9 ~5 V 5 ]3 D) l$ E8 _2 C2 v: o% B7 G7 b/ y! K+ Y- L8 `! x& M: S: L' F+ w
本指南从IgA肾病的诊断、风险评估、治疗原则到长期管理进行了全面梳理。专家组对ACEI/ARB、SGLT2抑制剂、MRA、ERA等药物在支持治疗中的循证依据进行了系统评估,提出了适用于不同风险分层患者的推荐意见。同时,针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IgA靶向治疗研究,指南也对新型药物的循证证据与临床前景进行了归纳和解读,为未来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提供了方向。9 a5 [& t4 H# h0 p2 W2 n
' E* s1 y3 j; u9 K _5 I. V* P% F4 ]! M0 a. g# t( j3 J" u. m
与既往指南相比,本指南不仅在内容结构上更契合中国临床实践,也在推荐策略上充分考虑了我国患者的遗传背景、病理表现和治疗反应差异。指南提出了分阶段管理IgA肾病的理念,构建了循证化的治疗路径,并明确了IgA肾病治疗的核心目标,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系统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依据。这种以患者分层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在不同疾病阶段制定更精准的诊疗策略,从而提升患者的长期预后。 " j8 K. M( O7 o0 c+ b0 c/ W8 i5 f7 a- b$ i
! _5 {) i, _# l& H f
张宏教授表示:“这部指南凝聚了中国肾脏病学界在IgA肾病领域多年的探索成果,旨在通过科学、规范、可操作的临床建议,提升全国诊疗水平,促进患者长期获益。” 吕继成教授指出:“IgA肾病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更多靶向IgA及免疫调控新药研究结果的发布,指南将会在未来不断更新和完善,确保其始终与最新证据保持一致。”3 N* `2 }+ v% T2 A8 F* a/ T" O o1 r1 B
e$ q! e5 G9 Q# t
7 f- [( ^% r, E2 x: w2 C! ?《中国成人 IgA 肾病及 IgA 血管炎肾炎临床实践指南(2025)》的发布,是我国在IgA肾病循证医学与标准化管理方面的重要进展。它将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南,也为进一步推动中国IgA肾病防治水平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 f9 U% D( @3 `/ p! Q6 U \* [1 d4 s" X& U5 x
4 W/ N" I# o2 E7 n& ?" Z! w. E& A) B" r5 T0 b' z4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