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yaohuilai

【济世报国】北大医学2025跟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21个,北医三院海淀北部院区6.18开诊

[复制链接]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7-16 13: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AI驱动下的健康医疗新生态——2025北京健康医疗大数据论坛召开+ r! F& {5 k) \9 A( s: f
4 [8 e8 F' x7 i. l' V
2025年7月11日,第七届北京健康医疗大数据论坛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承办,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数智医学创新研究中和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智慧医疗研究中心共同协办,Health Data Science《健康数据科学(英文)》提供学术支持。
, `- m  r5 M& P1 L/ u7 T4 k- F% Q2 ^# `4 ~) z+ |
本次论坛以“数促健康·智赋医学:AI驱动下的健康医疗新生态”为主题,秉承多元、开放的理念,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深度参与研讨,致力于搭建一个高水平的跨界交流平台,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和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术进步,助力行业发展。1 Y# R+ G3 B1 x, w4 B1 ]# r

. Z) s3 d8 A4 q1 f上午的主论坛有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院长詹启敏,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梅宏,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院长贾伟平,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振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田捷,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副书记朱树梅,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肖渊,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处长王坚成,以及来自高校、医院、研究机构的专家及企业代表等近三百人出席;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张路霞和Health Data Science 编辑部主任王迈共同担任主持。
: f; D- n$ L/ p% |
; S7 j! l7 c' q8 J5 f$ {* [( @! C1 T大会主席、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院长詹启敏首先致欢迎辞。詹院长表示,北京健康医疗大数据论坛自创办以来,始终紧密结合国家战略,致力于推动医学与数据科学的深度交叉融合,已发展成为国内健康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的交流平台。论坛积极引导健康数据的标准化应用、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医疗服务与产业的高质量融合,持续助力中国健康数据科学领域的前沿探索和成果转化。/ Q) u% Z. ~+ P9 H: z

! X. @% c0 [' W) I,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肖渊在发言中强调,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正推动医疗体系从传统模式迈向数智医疗新生态,期待研究院继续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推动数字医疗事业稳步发展。- G+ `8 {7 b/ v' C+ b
" F3 x$ u" V5 k, p& U# ]
在主旨演讲环节,梅宏教授带来了题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探索与实践》的精彩演讲。他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定义和重要性入手,系统阐述了当前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路径和挑战,并分享了团队在数联网、数据空间构建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 P0 f5 G* [' [- f# u
8 A% K5 `, c0 C  Z( A3 @贾伟平教授在题为《AI时代下的主动健康管理与慢病防控新模式》的演讲中,介绍了数字医学在糖尿病管理领域的创新实践,包括构建医防融合的信息平台、线上精准化教育干预、移动医疗助力基层糖尿病管理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和预警中的应用。' I. ?0 M$ J/ f; I4 p  n
8 I) f  k3 d: d7 R: i+ R
王振常教授作了题为《北京市影像云平台建设与体会》的报告,他分享了北京市影像云平台的建设目标和实践经验,介绍了通过打通医疗机构之间的影像数据壁垒,实现跨医院的数据共享与互认,强调高质量数据治理对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性。

" G$ K$ J7 K4 Y: {# M' D6 h- ~3 |  \6 l2 P$ F$ f: w. ?
田捷教授以《人工智能和医疗大数据加速医学基础研究到临床的跨越》为主题,探讨了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打通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障碍,实现宏观与微观医学信息的融合。
% {. g* N6 a8 ]* {. i) P- ]! J/ B
随后,举行了Health Data Science专刊“全球环境变化对健康的影响——从数据科学到政策的桥梁”的启动仪式。专刊特邀主编、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教授在挪威奥斯陆通过远程视频连线,为专刊启动致辞并做专题报告。朱教授指出,空气污染、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等环境因素正日益威胁人类健康,利用数据科学工具实现精准的风险评估、预警及政策制定至关重要。本期专刊将汇聚全球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数据科学在环境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应用,力求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为解决环境健康这一全球性挑战贡献智慧与方案。
9 N7 ~! r1 B! R% R. m2 f1 s. j# E) \* L
主论坛的最后,“北大医学-康臣药业数智健康协同创新实验室”的签约仪式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肖渊和康臣药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安猛分别致辞。在与会领导和嘉宾的见证下,双方代表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并为实验室揭牌。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双方将在健康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药物研发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程,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 d; {% u& y; b
6 r) U! h* r! p4 w/ y! W& j本次论坛还同时设立了多个精彩分论坛:“创新提速:人工智能重塑药物研发”、“智慧共生:具身智能赋能医疗健康”、“数智融合:迈向多模态医学大模型”和“致知笃行:医学人工智能应用评价”。2 u" h9 Z! Z7 `+ q, C2 [  k
7 M9 t: J9 A* u/ @4 q1 q
北京健康医疗大数据论坛自2018年在北京首次召开以来,迄今已成功召开七届,见证了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和医疗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持续推动相关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成果转化。在广大同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论坛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和重要的年度学术活动。

# r/ p2 A/ K6 s2 R$ H% M4 y( p
. X/ s& e% H, H2 d: E9 q

8 _# k5 L& l6 c) G! z9 V$ e4 }% \0 C3 [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7-16 13: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学部科研处、北京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联合举办“先进技术沙龙”第九期——人工智能赋能临床医学对接会# ]8 g' d9 ^- {& s9 h0 _' T, A

# M9 H8 k0 B& A0 m. [2025年7月10日,由医学部科研处、北京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联合举办的“先进技术沙龙”第九期——人工智能(AI)赋能临床医学对接会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举行。本次沙龙聚焦AI技术与临床医学的深度融合,旨在推动跨学科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1 ]( I3 i& e6 R" K; s
8 ]) Q3 S* Z% _. a& m
本次沙龙邀请了生物医学领域首席专家、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研究团队以及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教师代表共同参会。会议围绕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的建设成果、科学研究进展以及AI技术在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创新应用开展研讨。
8 b. }2 b; P/ `2 C, ]8 U+ m) m! n4 X& r2 i8 V) a, E  `
作为北京大学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平台,“先进技术沙龙”始终致力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加强有组织科研,推动前沿技术与国家需求的紧密结合。本次对接会进一步深化了医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为未来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提供了新思路与新动能。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17: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大学鄞州数智健康联合研究院成立
; j# W) V) U" E' {& x1 K  h% E
) n& W- l1 g. e3 \3 X. {智启新元,研创未来。7月16日,北京大学鄞州数智健康联合研究院正式成立,标志着北京大学医学部与鄞州区的战略合作迈入崭新阶段。该研究院将深度融合宁波鄞州优质的数字健康资源与北京大学高水平的科教资源,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智健康创新高地' A% E* T9 @$ n
" |) H& ]2 G1 F1 |/ ?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沈敏,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俞曹平,鄞州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兴立,宁波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倪跃忠,宁波市、鄞州区、北京大学医学部相关部门领导,以及部分资深医学和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产业界、企业界、合作单位代表等参加仪式。
/ j4 ]1 Y+ r+ k8 P2 W6 R7 S
9 _/ [1 _; A: X( d2 j9 Q) s; D陈兴立区长现场致辞时表示,鄞州与北京大学的合作同心同向、可盼可期。鄞州将在硬件支撑上持续夯实,在政策供给上精准匹配,也热忱期盼社会各界能给予鄞州更多的关注与青睐,携手打造“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磅礴的创新动能。
( v7 `( @# q: U
- ]8 {% C, _. |; F' V乔杰院士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大学鄞州数智健康联合研究院的正式启用,是校地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北京大学和宁波市鄞州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共同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务实举措。北京大学将以研究院为重要枢纽,贯通创新链条、加速成果转化,贡献中国智慧、参与全球治理,讲好北大故事、讲好鄞州故事,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 w, j: E( u. d1 n) f7 x# V0 A1 v/ ~; M, k/ m  W2 J8 f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发来贺信,对研究院的启用致以热烈祝贺,并提出四点建议:聚焦前沿交叉,引领原始创新;加强转化应用,促进公众健康;奉行开放共赢,构建活力生态;注重科技伦理,力求行稳致远。
9 }- k0 o# g) U+ B/ l0 ~2 @& D1 m6 ~: ~
启用仪式上,与会领导代表共同按下手印,宣告北京大学鄞州数智健康联合研究院正式启用。李立明、王腾蛟、朱松纯、周脉耕、胡俊、郝元涛、唐熠达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受聘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专家。沈敏书记为乔杰院士团队、詹思延教授团队、张路霞教授团队、高培研究员团队、孙宏玉教授团队、王海俊教授团队、洪晶教授团队等7个首批入驻研究院的科学家团队颁发聘书,并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詹思延颁发首任北京大学鄞州数智健康联合研究院院长聘书。- D/ j. G: E0 u" j0 }" Q# W. J1 b
, K# d# b' n, W( N4 b# W2 q
詹思延院长在介绍研究院发展定位时表示:“研究院是一个聚焦未来医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跨学科创新平台,通过推动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赋能健康医疗服务。”她进一步指出,依托宁波市鄞州区经济、信息、产业等区域特点,整合北京大学国际影响、学术研究、学科集群等优势,研究院将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智健康、数智医学等四大核心领域开展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并视发展需求逐步拓展至数字疗法、数字孪生、具身智能、生物制造等前沿方向。
% X# p' N0 v1 z* Q* X9 A5 A+ Z$ G& X9 U  i. K- q; F
鄞州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研究院的成立,是双方长期紧密合作,水到渠成的里程碑。研究院启用后,从短期看,将促进医学专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从中长期看,通过人才引育和成果转化,将助力全区的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并为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创新活力。”
* i$ G+ _- X1 f7 {0 W, F0 t( F" v" x8 A! w3 `8 V, M
据悉,北京大学与鄞州区自2015年正式携手以来,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实践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示范基地、北京大学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实训基地等先后落户鄞州。历经十年深度合作,双方依托区域健康大数据平台,在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研究等领域开展了57项科研项目,共建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联合发表论文94余篇,培养硕博人才34余名,已开展疫苗效果、心血管疾病、肾病等领域的真实世界研究并实现部分成果转化。这些丰硕成果,为研究院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O& T' V2 a6 H6 x# N+ s

% w! ]) ?' j$ }! ], ~1 q8 W  [当天还召开了北京大学鄞州数智健康联合研究院第一次联席会议和发展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研究院的发展路径与工作规划进行了深入研讨。

- D; J3 S+ \' G2 Q! f; ?  }' o8 a

  m7 l7 \+ S- W- x4 @& p: |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17: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大学医学部康复医学学系周谋望教授就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主任委员4 u2 j0 i7 J* [7 j4 W" w

$ Q) f  h5 n5 u  _  n7 a# X2025年7月16号上午,新一届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全体委员在中华医学会组织部的主持下,在北京召开了换届选举会。, a4 O% z4 Z: K4 Q$ {
2 _% r" f; R& d! w3 M- C- {
大会选出了新一届的常委、副主委及候任主委,北京大学医学部康复医学学系主任周谋望教授由候任主委就任为第十三届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主任委员。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7-23 10: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域高原再启新程,北大医学续写华章——医学部举行“组团式”援藏先进个人表彰暨第十一批援藏医疗队员欢送会
: ~( F2 H" M0 r; @' ?     
+ L1 n. G# P* R2 H; J4 ]5 }' ]2025年7月17日下午,北京大学医学部在逸夫楼209报告厅举行“组团式”援藏先进个人表彰暨第十一批援藏医疗队员欢送会。
5 f" E) P1 m' S" _, t) Y: E2 x! ~5 X5 h+ q4 I7 _1 e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何光彩,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郑桐森,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医学部党委书记陈宝剑,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裴植,医学部副主任肖渊、刘晓光、王嘉东、孙智利、焦宁、唐熠达,医学部党委副书记朱树梅,北京大学纪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军为,医学部相关职能部处领导,5家支援医院党政领导、援藏工作主管部门及派出科室领导,第十一批“组团式”援藏干部、医疗队员和家属代表参加了欢送会,第十批援藏队员在西藏会场线上参会。表彰环节由刘晓光主持。, _) }* N2 I1 }
2 D. L+ j* j% y. M* A: v4 G
十年来,211位援藏医疗人才和4名援藏干部,以北大医学的“厚道”精神、精湛医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在雪域高原奋力谱写医疗新篇章,为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北大医学人的贡献。
  }: K! w) l5 c" V: {$ R& z/ ]4 R1 c! A; n3 K4 W
何光彩向十年来不畏艰苦、攻坚克难、接力扎根雪域高原的援藏队员致以敬意,对受到表彰的队员表示祝贺。十年来,北京大学助力西藏医疗实现历史性跨越,填补西藏医疗技术空白、提升诊疗能力、锻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何光彩鼓励新一批援藏队员们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西藏发展大局,为健康中国建设、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立新功。6 k0 V) T% `* v! z3 }

  Y8 s/ E; v7 z( F6 C郑桐森代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肯定了北京大学援藏十年来的工作成绩,感谢援藏医疗队员以忠诚担当、精湛技术和真情付出奉献西藏医疗事业发展。* O. J0 x$ M' r/ E, A. ~( M9 ~# B/ v- ~
0 V; \* p1 {- S( w
刘晓光从十年援藏工作整体情况、援藏工作亮点与成效、援藏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思考三个方面,对援藏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
# u+ E, m  v9 F! ~7 D6 A" U
4 B* _) c6 F9 m$ |+ b' ^7 U- ~乔杰宣读北京大学医学部“组团式”援藏先进个人表彰决定,对21位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的援藏队员以及190位获得纪念奖的援藏队员表示祝贺。
4 B& q% P  T. E/ S4 s! \; n. t& j
) n4 l" T) E. v+ P8 B0 m  K

; u5 i1 L; F+ @- m+ `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7-28 20: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4 i. J' ~0 K+ y医学教育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8 G6 U2 B7 b6 Q# W, V7 o
8 J1 C) z# t1 ^# N% q3 U6 G
8 {- W& w2 P- U* _: v
2025年7月25-2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指导,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医学部承办,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中华医学教育杂志》、CCMTV临床频道协办的“医学教育论坛(2025)”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W2 W4 N- Q; F6 a8 t: P

6 ]- Z7 d5 U8 a/ _

( q) y4 F, ?( \. D: E论坛主题为“新范式 新挑战:数智赋能·融合发展”,设置了主论坛、专家咨询会、10场分论坛、20场工作坊、104场专题学术报告、31场口头报告与22项海报交流活动,并在前期开展10场会前在线系列研讨活动。来自全球顶级医学教育界专家学者,来自18个国家/地区,230余家院校机构共2000余名教育教学管理者及师生现场参会,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收获真知,共享学术盛宴,共谋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路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林蕙青,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沈洪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斌,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副主席Geneviève Moineau,西太区医学教育协会主席Wayne Hodgson,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杰,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遗传学研究室主任柯杨,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陈孝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王松灵,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黄天荫,以及70余所医学院校的院校长、书记等领导出席会议。
/ t1 M( r4 o$ L6 _
4 q4 r4 }# x& ^% j! ~  K
, @8 x( Z, o& J2 L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西太区医学教育协会(WPAME)理事会同时于7月27日下午召开,16个国家和地区的26位成员和观察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会,共同探讨区域医学教育现状与挑战,致力推动区域医学教育协同发展,为全球医疗卫生事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3 O( A/ y- J$ |( v0 b/ J( e8 B7 m
1 K3 Q' U9 p3 ?5 f0 L( f; w
" l) ~+ c, o) P0 O7 W
. X( `/ a& x; E1 Q7 H. y) V0 v
2 o9 W% E7 X+ O( v* E. N" |  s

: r' Q, L* e5 l$ }. t7 D: t$ a, v) D) |. G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8-1 08: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次实现!北京大学将人体血液细胞化学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2 Q, a1 e4 k) ?& }0 ]' p' K
首都教育     2025年07月31日 18:08
0 t9 l9 P" L7 [! c: D, Z; k* S, G* g/ @0 C: x
2025年7月30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邓宏魁课题组与北京大学药学院关景洋课题组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Stem Cell上发表了题为“Chemical Reprogramming of Human Blood Cells to Pluripotent Stem Cells”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实现了利用化学方法将人血液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克服了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制备中起始细胞来源的关键瓶颈,将进一步推动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可及性。
# g- G/ h9 W9 U6 ~* p" _. {3 w5 M; u+ w  d- A" O  o7 {
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成不同功能细胞的潜力,是再生医学的核心种子细胞。化学重编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命运重编程方法,它利用化学小分子组合来精准操控细胞命运,为多能干细胞的制备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T" i9 a' Q' ?, y
邓宏魁团队于2013年首次实现了完全利用化学小分子将小鼠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Science,2013)。相比于传统的转录因子重编程策略,小分子重编程提供了更灵活、更简便的细胞命运调控方式。% t7 B  u. C  O% P: W3 C1 X$ c
该团队后续还深入地系统性阐述了化学重编程的独特分子路径(Cell, 2015; Cell Stem Cell, 2018),揭示了化学重编程技术与传统转基因重编程策略在机制上的本质差异。7 X+ Q. [& `3 u
2022年,邓宏魁团队成功将该技术应用于人体细胞,首次制备了化学诱导人多能干细胞(hCiPS细胞),这一突破为化学重编程技术应用于人体疾病治疗奠定了基础(Nature,2022)。
+ T7 i! `) M! b. c2 y+ r' U" ]随后,该团队开发了更加高效、化学成分明确的hCiPS细胞诱导体系,使该技术制备的多能干细胞更符合临床应用需求(Cell Stem Cell, 2023)。
( S+ C% O( @+ z( M+ i近期,通过克服关键的表观遗传障碍,团队进一步建立了快速的化学重编程平台,能高效地将人成体细胞转化为hCiPS细胞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025)。值得注意的是,人体细胞化学重编程过程经历分阶段诱导,在此过程中会产生短暂激活的、模拟逆向发育通路的类再生状态(Cell Reports, 2023; Cell Stem Cell, 2024)。这一机制进一步揭示了化学重编程的独特原理,使其成为一个高效可控的细胞命运调控体系,在临床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8 k+ e# _5 ?0 z- x& M尽管在人体细胞化学重编程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个重要挑战:寻找理想的用于重编程的人体细胞来源。5 q& R% K! o, d6 l) |; i) O
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脂肪基质细胞虽为常用来源,但其他类型的体细胞——特别是人类血细胞——能否通过化学重编程成功转化为hCiPS细胞,此前仍是未知数。与其它体细胞类型相比,血液细胞是最易获取、最便捷且近乎无限的组织来源。采血程序成熟、不易污染且对患者和捐献者侵入性小。更重要的是,血库中储存着大量可用于研究和应用的冻存血液样本。因此,开发一种能够从血液细胞稳定、高效制备hCiPS细胞的化学重编程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将克服现有化学重编程技术的局限,促进其在个体化再生医学中的广泛应用。
% R. F. z" D( @' Y  F0 T

" v( W+ e! A8 @  j本研究中,团队成功克服了化学重编程技术的关键挑战,建立了将人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细胞重编程为hCiPS细胞的方法。这一新型化学重编程体系,可以在20天内诱导单孔数百个hCiPS克隆的产生,最快仅需12天诱导。
/ r0 n2 e  F# d& x  a同时,该技术方案还可以稳定地从冷冻保存的血细胞诱导获得hCiPS细胞,为利用大型外周血库和脐带血库规模化制备hCiPS细胞系奠定了基础。
4 z: ~, \8 i. e% R/ b值得注意的是,团队还成功建立了基于少量指尖采血获得的细胞重编程为hCiPS细胞的体系,为大规模构建hCiPS细胞库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策略。血液重编程方法显著地拓展了化学重编程技术的应用范围,首次实现了从人体最易获取且最丰富的组织样本中高效制备hCiPS细胞。
& O7 F' Y1 g5 i9 X  V) a3 k4 g( X血液化学重编程体系代表了新一代的人多能干细胞制备技术,有潜力超越传统的转基因策略。
. \/ j5 V- }" g; R本研究显示,对于同一供体来源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化学重编程方法的效率比传统四因子重编程方法的效率高出20倍以上。
0 h) n* d% I$ g此外,化学小分子方法简单易操作,无需递送任何外源基因,便于开发即用型试剂盒,易于广泛应用。相比之下,基于转录因子的方法在血细胞重编程中还存在一定局限。( g2 m& M+ M" k2 X( a3 A9 r1 R
例如基于仙台病毒(sendai virus)和附加体载体(episomal vectors)的重编程方法,在血液细胞上诱导效率较低,且需要将已建立的细胞系进行多次传代,以消除外源重编程因子,才能用于进一步的应用。相比之下,化学重编程建立的hCiPS细胞系无需额外操作即可直接使用。# F6 U7 J  r; @7 n, C2 B
鉴于这些优势,这种有效便捷的血细胞化学重编程方法有潜力成为被广泛使用的平台。这一技术体系的建立,将进一步加速hCiPS细胞技术在临床应用上的推广和应用。8 z: K! T1 t( t% z/ g
近期,邓宏魁和其他课题组报道不同的功能细胞,例如胰腺细胞、肝脏细胞、T-NK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等,都可以从hCiPS细胞高效分化获得
* w4 }% l; [" a值得强调的是,邓宏魁团队研究结果表明,将hCiPS细胞来源的胰岛细胞移植到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病人能够实现自主性生理性的胰岛调控,摆脱外源胰岛素,初步实现临床治愈(Nature Medicine, 2022; Nature Metabolism, 2023; Cell, 2024)。

! s0 ?0 U% H" T( D# ]% i8 j+ m% L0 p) v# \+ [
这些成果展示了化学重编程应用于重大疾病治疗方面的巨大潜力。结合本研究在血液重编程体系的突破,将进一步推进hCiPS细胞在重大疾病治疗法的可及性,也为化学重编程在再生医学中的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
( K$ L" {0 C; S; T5 {
) t6 V  K0 P5 U& n* G  T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8-5 08: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联合高教社创刊中国脊柱外科首本英文期刊Spine Research
/ {- V0 y7 j) `* b# f) s/ F
1 h; @& G! b" `7 r) Z" b******强调,“要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发起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鼓励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率先在我国期刊、平台上发表和开发利用”。为响应这一号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高教社”)联合创办国内脊柱外科领域首本英文学术期刊 Spine Research (《脊柱研究》),创刊发布会于2025年7月27日在京举行。该刊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脊柱外科拥有了自主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将有力推动中国脊柱外科的科研成果向国际发声。
- E; u" v  M" i9 L# H! U4 i; r" F1 c# z  I0 c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付卫、高教社副总编辑阳化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海军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骨科专家,以及高教社科技期刊中心编辑团队参加会议。发布会由杂志执行主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周非非主持。
+ F  _" v8 M$ K, u  [9 W& D( w/ c2 t* F9 |! C/ ^+ z- {. W' p
创刊发布会上,付卫院长指出, Spine Research 的创办凝聚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团队与高教社的共同努力,填补了国内脊柱外科专业英文期刊的空白。他回顾了骨科在几代学科带头人引领下取得的卓越成就,强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已跻身国际领先行列,并对高教社给予的关键出版支持及与会专家的长期学术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寄望期刊“发出中国好声音”。
8 S' @% n3 T1 H7 l! Z( x/ `/ I1 N0 ?7 ?: _' K/ a* ?/ t
阳化冰副总编辑强调了创办期刊的战略意义。他表示,共同创办 Spine Research 是响应党和国家加快培育一流科技期刊战略部署,落实党中央、相关部委关于科技期刊建设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高教社作为教育部直属大型出版机构和科技期刊集群重点建设单位,将充分发挥学术出版优势,全方位支持期刊建设,共同为服务科技强国、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1 w( V4 K6 {4 M% W4 M  b# _' n' n" }" r+ H- b& s8 D
期刊主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李危石教授回顾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几代人创办学术期刊的夙愿,感谢高教社作为国家学术平台,对标国际一流,积极创办系列英文期刊,奋力托举我国学术发展的做法,助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实现办刊的梦想,介绍了 Spine Research 初期组建的国际化编委阵容。“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李危石表示, Spine Research 不仅旨在成为专业学术高地,更肩负着吸引国内优秀研究成果回归本土期刊发表,并最终在国际上领头提升脊柱外科诊疗水平的使命。他呼吁编委、学界同仁及团队共同奋斗,积极投稿、引用,助力新刊快速成长。- E+ `7 u8 {  ?' s" L7 ~: n( `

/ L( Y% E9 t8 n5 S期刊特邀国际脊柱领域权威专家、原北美脊柱学会NASS主席、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的Jeffrey C. Wang担任荣誉主编,聘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仲强教授、刘忠军教授、孙宇教授担任顾问,编委会汇聚了韩骁教授、陈华江教授、杨操教授、杨柳教授等多区域的国内外知名脊柱外科中心学科带头人,还邀请了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Byron Stephens,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Peter Passias,UCSF脊柱中心的Lee A. Tan,香港大学的Jason Cheung,大阪大学的Takashi Kaito等来自美、日、韩等多国的全球知名专家在编委会中担任重要职务。4 g' W( U+ ~3 r5 ^6 H% l
! ]/ n: C, b/ q' t: b# r( K
三位期刊顾问对期刊寄予厚望。
* R, F- Y# f$ {6 ~) M, B
1 Y% w) {8 ~- Z" x陈仲强教授盛赞期刊“专业专注、编委国际化”的特色,认为其为中外脊柱学者搭建了高效交流平台,对推动学科创新意义重大。他期望 Spine Research 在期刊编委成员、高教社与全国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早日成为高水平、受欢迎、有指引作用的学术交流平台。
; j! x5 l) v4 d% [# u* G( `: {: o* G( W& d2 o
刘忠军教授深情回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二十余年的“办刊梦”,一直以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在国内外有着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但因为各种原因如今才得以圆梦。他强调专业期刊对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并以《骨科转化学报》 ( JOT )、 Biomedical Materials 等中国人主编的国际化期刊的成功先例激励团队“有志者事竟成”。& `  r5 l/ K& F8 V

3 U$ _8 r4 ^: F6 t3 ^' T/ |孙宇教授结合亲身经历,分享中国学者在国际期刊投稿中的遭遇,直言 Spine Research 的创刊是实现学术自主的关键一步。他呼吁全体编委及其领衔的学术团体及国内同道全力支持期刊,借鉴国际学会办刊经验,将期刊“托举到世界顶端”。
8 ?( e+ V# ^& d7 W4 R; o3 r7 r. F5 O
发布会举行编委聘书颁发仪式,阳化冰副总编辑向李危石教授颁发主编聘书,李危石教授为期刊顾问、执行主编与副主编颁发聘书。$ F/ ?  F: G5 E+ P

' O7 E& `  M- t& R* ?9 t6 ~Spine Research 的创刊,是中国脊柱外科迈向学术独立与国际话语权提升的关键一步。& y7 h& B- N4 z  ^
) W# b7 ^+ X+ z, V2 {
依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雄厚的临床科研实力、高教社优质的学术出版资源,以及国内外脊柱外科精英组成的编委团队,这本承载着中国脊柱学界厚望的新刊,正扬帆起航,致力于成为引领全球脊柱外科发展的前沿阵地。5 r& h2 n' z0 P& X1 Q

+ N1 S5 B% j) R0 C,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作为创办 Spine Research 的核心力量,源于长达65年的深厚积淀与卓越成就,在杨克勤、张之虎、党耕町、刘忠军、李危石五代科主任的接续引领下,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在脊柱退变、畸形、肿瘤、创伤等领域的诊疗技术始终引领国内潮流,并不断取得国际性突破。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SCI论文500余篇,编译专著20余部。自1980年邀请美国骨科协会首次访华,到2001年成为AO Spine中国首个脊柱培训中心,再到持续主办北大-哈佛国际脊柱外科高峰论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始终是推动中国骨科国际交流的桥头堡。

. [: P: |, N- t3 N5 _& `' m) N- L# [) m, T: ^% u

! y4 e# z2 ?/ R7 {$ B& i6 T  b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8-9 10: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第5篇Cell、Nature、Science正刊!姜长涛团队最新Cell论文,利用AI工具,挖掘出超60万种胆汁酸代谢酶
9 k7 s) u- q; C1 p
; d) Z1 Q: F% `/ G& G+ Y. h肠道微生物群通过产生多种活性代谢物对宿主的疾病和健康有着深远影响。其中一类重要的代谢物是胆汁酸(bile acid,BA),它们在宿主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发挥着关键的信使作用。例如,胆酸(CA)和鹅去氧胆酸(CDCA)等胆汁酸在肝脏中由胆固醇合成,随后进入肠道,在肠道微生物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各种复杂的胆汁酸衍生物。
0 P, `  T  e, w* i* D

; j+ z; S) n' h2 J& l近期的研究表明,胆汁酸的不同修饰形式可作为微生物密码来调控宿主的各种功能。挖掘微生物中的这种多样化的生物活性物质,有助于破译微生物密码,从而为利用其维持和改善人类健康奠定基础。

1 V* k7 ^" s7 f2 [
5 M1 N% U' s$ c% U2025 年 8 月 7 日,北京大学姜长涛教授、来鲁华教授、马明教授、汪锴研究员团队合作(丁勇、罗茜、郭家盛、邢佰颖、林豪禹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of gut microbial bile acid metabolic enzymes via an AI-assisted pipeline 的研究论文。$ a2 j9 [% G& H. G) s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AI)辅助工作流程——BEAUT,并预测了超过 60 万种候选胆汁酸代谢酶,并发现了首个具有独特骨架修饰的胆汁酸——3-acetoDCA 及其合成酶——ADS,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 3-acetoDCA 在人群中广泛存在,并在生理浓度下通过增加乳酸杆菌的丰度来调控肠道微生物群组成。
  `: T9 V. ~3 h( O  l8 C
! U! o! z5 Z5 j8 R" E0 c$ Z4 Zhttps://www.cell.com/cell/abstract/S0092-8674(25)00806-2
' n( t+ W/ y% ]) G' ~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8-9 10: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宏魁团队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取得新成果:实现利用人多能干细胞制备内分泌细胞类型完备具有低血糖防护功能的胰岛
/ P- n- I  T) g0 j! Q' J3 M- n2025年8月8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邓宏魁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Stem Cell发表题为“Reconstruction of Endocrine Subtype-complete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Islets with Capacity for Hypoglycemia Protection in vivo”的最新研究成果(图1)。该研究首次利用人多能干细胞成功分化构建了内分泌细胞类型完备的胰岛。这些胰岛能够高效响应血糖浓度变化,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更具备关键的升血糖功能,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展现出有效的低血糖防护能力,解决了干细胞来源的胰岛细胞类型及功能不全面的难题。
" H6 ^+ n7 J4 y( J8 h$ S# l
& B3 }2 P0 f3 s2 F团队利用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验证了重建胰岛的功能,并取得三项重要发现:1. 首次阐明胰岛细胞组成与血糖水平的定量关系,证实优化组成的重建胰岛更好维持生理性血糖水平;2. 揭示非β细胞(特别是α和δ细胞)的低血糖防护功能,在胰岛素过量或禁食条件下能有效避免低血糖发生;3. 通过高胰岛素-低血糖钳夹实验证实,重建胰岛可恢复机体的低血糖反向调节反应,包括更显著的C肽分泌“刹车”、胰高血糖素分泌激活和反向调节激素(如肾上腺素)的协同响应(图3)。
6 D+ N5 k" r& j  Y& J/ J
4 r% K4 g5 ~  m2 ]& }1 p
该研究基于人多能干细胞建立了首个可精确调控5种内分泌细胞比例的胰岛制备体系,实现了通过工程化定制胰岛细胞组成,重现天然胰岛的双向血糖调控功能,为移植后实现精准血糖稳态调控、避免低血糖风险奠定了基础。这一进展为干细胞来源胰岛的临床转化提供了进一步的安全保障,有助于加速糖尿病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进程。
0 P+ H" t& d. C) _" P) n

* ~! M3 w  L) P* |8 e; y9 ?% ehttps://www.cell.com/cell-stem-cell/abstract/S1934-5909(25)00263-2

; E* N2 |# {6 c" [6 d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8-16 14: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科学家找到治疗子宫腺肌症新靶点新方法! X# O- h) J: e

& W& `7 _- L% B! n$ v

. N5 t) Y4 d5 V/ o) s% A' c' y  p* n5 y6 N( Y9 J/ Y1 ?4 u  ?6 d5 s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记者魏梦佳)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找到治疗子宫腺肌症新靶点新方法,有望终结该疾病的治疗困境。这一研究成果13日晚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肌肉层中所引发的常见妇科疾病,以痛经、月经过多、慢性盆腔疼痛及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全球有数千万育龄女性受此疾病困扰。目前,对这一疾病通常采用以雌激素、孕激素信号为靶点的激素疗法,虽可缓解症状,但存在抑制生育功能、引起骨质疏松等严重副作用,特别是用药期间卵巢功能受抑制,导致患者不能怀孕。由于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40年来科学家没有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严重制约了新药研发。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肖瑞平、研究员胡新立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合北京协和医院教授朱兰团队,利用临床样本并通过实验,最终锁定驱动子宫腺肌症的关键靶点——泌乳素受体,首次证明了泌乳素信号的异常激活与子宫腺肌症直接相关,并验证了靶向泌乳素受体的单克隆抗体新药用于治疗腺肌症的可能性,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泌乳素是一种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的激素。泌乳素受体是细胞膜上的蛋白。泌乳素信号通过受体传递到细胞,从而引发细胞的系列反应。研究人员通过对13例子宫临床样本的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发现,患者子宫内膜和异位病灶中的泌乳素信号异常活跃,且这种信号对于异位内膜细胞的增殖以及子宫组织的纤维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疾病进展。“实验发现,提高小鼠的泌乳素水平,泌乳素信号会异常活跃,可引发子宫腺肌症。”胡新立说,过去人们猜想,泌乳素信号与腺肌症可能会相关,但其因果关系及发病机制并不明确。9 G4 L) U) e2 \  M' k3 H. ^
8月14日,研究人员在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实验室内给小鼠注射靶向泌乳素受体的单克隆抗体新药HMI-115。新华社发团队在患有子宫腺肌症的小鼠模型中,使用靶向泌乳素受体的单克隆抗体新药HMI-115进行精准干预,发现缓解了疾病进展甚至显著减少病灶的发生,且不影响小鼠主要性激素水平,安全性良好。目前,研究人员已采用靶向药物HMI-115完成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II期试验,上百例患者的临床结果显示了该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24年10月,该药物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纳入突破性治疗药品种名单并予以公示。肖瑞平认为,这项研究证明了泌乳素受体作为子宫腺肌症治疗靶点的有效性,深化了对发病机制的认知。“随着靶向泌乳素受体药物研发推进,将来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疼痛,还有望彻底告别‘治疗或不孕’的两难选择。”她说。
' k) I; [; G1 g% o  F
, m% O& c' S6 S( k+ m( I6 O" h
$ l# m" Q) c! }) _
' N/ @- `: w% _" R* ~9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0428064046994672&wfr=spider&for=pc1 H0 @* G9 z  h; q" r7 Y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8-18 08: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医三院海淀北部院区,病房正式启用!
- r- x+ Q% b- P  s" f' N* k: n; s+ V- i* I5 S2 x4 h* G3 J
* L; u, P5 R" ?* ]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7 14:37
% U( E0 h+ g( j; S4 d5 E; n3 {
7 @  I8 X. a" t. w0 B近日,记者了解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北部院区(以下简称“北医三院海淀北部院区”)病房正式启用!为各类疾病诊疗和急危重症救治提供必要保障& ~3 Z; N' C% t3 x5 o1 h

1 e' ~$ A4 x2 U+ |" }9 b, F据了解,北医三院海淀北部院区病房的正式启用,是医院积极响应患者需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医院血液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科、康复医学科、骨科等科室在原有空间基础上完成扩展,为医院及科室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不仅让更多发展规划与特色项目得以落地实现,更能切实提升对辖区百姓的医疗服务品质。
- S" F9 M1 u( [1 N6 ?5 m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马青变表示,相信海淀北部院区在学科布局、人才培养以及医院整体发展方面都将作出亮眼贡献。拥有崭新发展空间的各科室,将以技术守护生命、以温度贴近民心、以责任辐射区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高效的医疗服务。
, }& N% h# s# \. A! G! N5 p6 Z$ s( M7 m4 k+ y
“一直盼着新院区开放,这儿环境宽敞明亮,还是熟悉的医护团队,治疗起来特别踏实放心。”作为因淋巴瘤长期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本部接受系统治疗的患者,张先生对医院的医疗服务高度认可,新院区启用后便第一时间预约入住,并特意将一面印有“良医有情解病,神术无声除疾”的锦旗送到了北医三院海淀北部院区医护人员的手中。锦旗上的字虽简,却道尽了他对医院服务的深深信赖。; F6 p2 Z  s; D* C' x

5 K( R2 T7 t) `1 u/ p+ i今年6月18日,北医三院海淀北部院区正式开诊。据了解,北医三院海淀北部院区由医院本部垂直管理,是海淀区北部医疗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六里屯南路6号院,占地面积9600余平方米,规划总床位400张

7 k( S' U. t7 g, ^/ K. C+ Q$ _% q- H+ f# ?* L' Z
依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雄厚的医疗资源和学科优势,北医三院海淀北部院区出诊专家均来自北医三院本部。按照北医三院集团化发展的理念,北医三院海淀北部院区将与本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同质化发展,以优质的综合诊治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精准聚焦辖区居民及高新科技产业人才的健康需求,立足区域,服务全国。
+ ~! k% a4 m! |* x6 g9 H

) m9 s% e6 o) \0 ]4 B据悉,目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北部院区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将覆盖门(急)诊、检验检查、住院、手术,多学科综合诊疗体系,完善的医疗服务,为各类疾病诊疗和危急重症救治,提供必要保障。院区坚持智慧化、人性化服务理念,将全面部署电子病历、移动支付、线上复诊等智慧医疗应用,深入探索智慧院区建设,为患者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 k# l. L. M* @$ [
$ c; M" T. f% _9 h
+ \8 J6 g# h* v& L# X
+ y. I, `1 P  {) X5 R# R/ b
( |' \) v8 p: u$ ?1 |

# ?! E. j5 x! o: |' Z: c6 F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8-25 11: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家团队赴弥渡县调研义诊2 w2 k4 t, l/ u: [

; R$ `4 W8 m' p8月17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俊及专家团队陪同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旗煌一行赴弥渡县人民医院开展实地调研与惠民义诊活动。
) v  k; y3 n" o# \7 ?( E# b- a+ N. ^1 X: r4 J
弥渡县人民医院院长刘贵宏向调研团全面汇报了医院发展概况,并重点展示了在北京大学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长期精准帮扶下取得的显著成果。她特别指出,依托北大优质资源,医院口腔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两个重点专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诊疗能力、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获得质的飞跃,有效满足了县域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疗需求。
9 H( I. ~, z1 e* `6 m7 W1 M6 ]$ E) ~& M3 J7 d8 h5 F5 Y$ h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俊在座谈会上回顾了双方的合作历程,并对未来帮扶方向作出重要规划:一是持续巩固帮扶成果。在北京大学和医学部支持下,明确将弥渡作为长期下乡帮扶点,帮扶工作将坚持“力度不减、责任不摘”,确保帮扶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创新拓展帮扶模式。积极运用“互联网+医疗健康”,通过线上讲座、远程查房、实时指导等创新形式,为弥渡医疗“扶上路、送一程”,实现帮扶效能最大化。三是聚力专科能力跃升。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支持弥渡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两大重点专科建设,力争年底推动口腔中心、呼吸内镜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 ~- _% _2 x  ?
# L/ k) g5 H* Q" p* }" B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旗煌,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学勤、大理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杨泽亮,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光洪,弥渡县委书记舒进,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王博,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顾涛,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马玉国,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肖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俊以及校地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与此次调研和座谈。
( w& X) M2 v! N
* z0 C' N# d* U4 [$ V) G6 m9 W

5 r9 V* L$ G" S5 r# D
4 U9 Z; I4 A. h' E$ }) o4 ]1 o
/ K% ?; Q: h  [7 I1 g/ [

, q1 o% c4 H3 G3 o$ p2 h( W  a- C" R( j/ N' \( [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8-26 08: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ohuilai 于 2025-8-26 17:46 编辑
1 v: W- y7 P7 `1 ?2 _3 L2 t2 K- O5 G/ u4 o4 ~" I% d: _9 p$ D
基础医学院庄辉院士荣获第八届“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
4 q. U3 \. T% K- h/ x5 I$ e, E" s9 G$ T. l+ j" V3 A
2025年8月25日,第八届“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庄辉被评选为“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获奖医师。. A* G! s  Q: Y- x- _- ^) e8 C
6 `' m, `' H/ \! \, O
- J4 q# P% v6 Q. k
该奖项是由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创办,以世界华人杰出领袖霍英东先生冠名,世界华人医师唯一最高奖项,旨在表彰奖励华人医师中的杰出代表,激发鼓励更多华人医师努力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进一步提高所在国家和地区对华人医师的认同和支持。
! E7 Y7 P2 C/ @0 G4 m6 ^6 |; t& B1 i" n
庄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流行病学及肝脏病学著名专家。曾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主任、世界卫生组织肝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免疫控制乙型肝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和中华医学会理事等职务。; S2 x9 S* _1 `' c$ p* o* b9 J

, t$ Z8 u# N" Z% X) [9 a; N

7 U  L4 n2 j! M) i一直致力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研究工作。首先报告并经免疫电镜和基因测序证实我国存在流行性和散发型戊型肝炎;在国内首先建立戊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技术和猕猴动物模型;研制成功“戊型肝炎病毒IgG 抗体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开创了我国戊型肝炎研究的先河。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新药证书3项和美国专利1项。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4 A" r3 H* r6 R1 y7 J/ u
9 J% g3 c( {. K- U0 G# Z
: d9 s  k4 O; C# C& N' M" c* M
2020年国际细菌学命名委员会将新发现的木米亚菌种命名为庄辉木米亚菌,2024年获亚太肝病学会 0kuda-0mata突出贡献奖。
6 J% U: Z! u9 v% M5 U# l
& v, C( {  p6 s4 p* `5 U

+ P/ B: s6 X- r3 m4 v) \. g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8-27 18: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2025国自然  青A +1   青B +4
. Z3 i. y( Z% b4 w* a  d: t
0 U. I! N6 y( S, |9 s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8-29 16: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Cell:  徐成冉团队揭示母体肝脏妊娠期与哺乳期的独特代谢机制,为生殖医学与畜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2 J( n: ~: W: v/ b9 d2 R

& q# e% \6 A+ [0 l$ n( B2025年8月28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女性生育力促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徐成冉课题组联合内蒙古大学,在学术期刊《Cell》发表题为“Hepatocyte metabolic adaptations during pregnancy and lact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揭示了母体肝脏在妊娠与哺乳期通过动态代谢调控实现能量分配的机制,为生殖医学和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与潜在应用前景。
# o& q* [, g! v
9 X5 @) O* z+ t9 R研究发现,肝脏在妊娠期堪称母体的“代谢中枢”,并由此提出了“怀孕时钟”(Pregnancyclock)的概念。单细胞转录组与轨迹分析显示,肝细胞在妊娠与哺乳过程中沿着清晰的时间序列发生转录程序转变,形成一个环形轨迹(“怀孕时钟”),统领着妊娠期和产后恢复阶段的代谢变化:妊娠早期以糖原储备为主;早中期短暂窗口内大量合成胆固醇;中期脂质合成与储存显著增强;晚期则动员脂肪、提升血脂并高效生成酮体,以支持胎儿快速发育并缓解不断加剧的代谢压力。分娩后,若母体未进入哺乳阶段,肝脏会迅速恢复至孕前状态;而进入哺乳期时,肝细胞则分化出一条独特的分支轨迹,切换至新的代谢模式,显著加强脂质合成与输出,为乳汁分泌和后代成长提供持续能量。
0 u+ ~1 @  \( y/ K# {) ^& n: W
' G# C- X0 `) x8 b. p7 Z6 n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揭示,妊娠期肝脏依赖 gp130 介导的信号通路实现代谢重塑,缺失该通路会导致母体脂肪动员不足、胎儿发育受限;而在哺乳期,乙酰辅酶A合成酶 ACSS2成为重要调控因子,驱动乳汁中脂质的合成。若肝脏缺乏 ACSS2,乳汁中脂肪含量显著下降,母体摄食量减少,幼崽生长亦受到限制,但乳汁中蛋白含量不受影响。由此可见,gp130与ACSS2如同两个关键的“分子开关”,分别控制着妊娠和哺乳两个阶段的能量供给
+ Y! A# j1 v, O% L% `4 R2 T% T2 J* Y5 e: {. {
为验证肝脏妊娠期和哺乳期变化的普遍性,团队进一步研究了草原重要家畜——绵羊。结果显示,尽管小鼠和绵羊在基因调控细节上存在差异,但两者在妊娠和哺乳期的肝脏代谢适应模式高度一致,提示这一机制在哺乳动物中具有进化保守性和广泛适用性。
7 Y  f; c. C$ A5 b6 Q! S6 G
: c! z8 I, i$ _1 u& A9 g“母体肝脏在妊娠和哺乳期的代谢变化,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引擎,一方面要保障胎儿的正常发育,另一方面要支撑乳汁的分泌。”研究团队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其中的关键调控因子,也为改善母婴健康、推动乳品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可能。”& E( ~# m2 W; h7 V* ?' D* z) t

) C! l' {( A5 n该成果在多个领域具有深远意义。在生殖医学方面,它提示妊娠期代谢失衡、胎儿发育受限或产后乳汁不足,可能源于肝脏调节不充分,从而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在乳品与营养健康领域,提示通过调控关键代谢因子,有望优化乳汁的营养组成,提升乳品的健康价值,并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对畜牧学而言,这项研究推动了行业从传统经验育种迈向分子和代谢层面的精准调控,奠定了“分子畜牧学”的科学基础,标志着草原畜牧业进入精准化发展的新时代。在基础科学层面,它也将肝脏置于生殖系统的整体研究框架中,为探索器官适应性与可塑性提供了新的模型。' E" U% X  E2 y* ]: D3 t  q

4 r: Q, U5 y9 z. @. K8 w$ Y总体而言,这项研究揭示了母体肝脏在妊娠和哺乳期的独特代谢机制,不仅代表着生命科学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也为分子畜牧学和生殖医学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Q) |% J6 N7 y) Z. J/ B9 H: y2 w  H" \; K$ W' `  _% S/ J3 z/ w# |
该论文由北京大学徐成冉教授担任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包括内蒙古大学杨李研究员、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张雨博士、内蒙古大学访问学者于欣欣博士以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生周昱衡。此外,内蒙古大学和北京大学成员何双、杨柳、毛彤芸、杨君格、吴莹、郑奇棋、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李勋凯博士和陈厚早教授也为该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聂宇教授、陈晓伟教授、方璇老师和李桂澜老师对该研究提供了重要帮助。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等资助。7 k5 d  H1 [6 B
$ u9 _9 o0 e0 u- p! N/ z
原文链接:7 M4 P$ u4 @& ^1 m$ n/ k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5)00921-3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9-4 08: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用担当致敬历史!北大医院圆满完成国家使命,为盛大阅兵保驾护航                   
3 [6 s0 N: F: q) K9 q( C* d( f1 a5 g4 m& d7 a
     4 u* k( [" V* F
80周年荣光,有我护航!! x' M, E! U7 b+ l; B5 l0 `* N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上午9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大会,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这一天,三军列阵,气贯长虹!这一天,国威凛凛,世界瞩目!6 b" ~9 U. F! {1 Y' i) T- ]
& [( y& T+ U# Q
使命在肩,重于泰山。
4 u( t* {& v( e* K2 h( H, g4 u2 G0 ]在这庄严而神圣的历史时刻,作为拥有百十年建院历史、始终恪守“为人民服务”初心使命的“国家队”医院,北大医院无比光荣地承担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医疗保障任务包括天安门城楼和观礼台的中外嘉宾以及现场参与的观众和演职人员的医疗保障。此次保障任务也是北大医院历来保障任务中最艰巨的一次,更是对北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检阅”,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院上下以最高的政治标准、最严的专业要求,化身活动背后最坚实的“健康盾牌”,为国家庄严时刻保驾护航。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坚持全院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以“万无一失”的决心推进各项保障工作。
: v2 C" Z/ D5 T# R* q% ^2 E7 @7 `1 X' y1 b
在两个多月的紧张筹备中,医院多次召开全院保障工作部署大会、专项工作组调度会,并组织应急救治、安全保障等全流程、全要素实战演练数十场。医疗保障工作部署动员会应急救治、安全保障等实战演练我们以全方位的准备、系统化的训练,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响应、以最专业的医疗技术沉着应对各类突发情况,用实际行动坚决守护大家的健康,圆满完成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国家使命!无论是在阅兵现场默默守护的医疗站点,还是中心院区大本营全程畅通的绿色通道,医疗保障队员都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精湛的医术,展现了“国家队”的担当与忠诚,赢得了各方高度认可4 p  Z& r$ ?* ]( y0 j
; o0 P1 m% A2 M! Y  n: R8 P
阅兵荣光,激荡人心
/ [. N/ O# S1 q3 X& u: u保障使命,更显担当" C/ \- x  h, _- J) i! {  Z
此次任务不仅是国家对北大医院的高度信任与肯定,更是北大医院政治站位、大局意识的生动体现。我们将继续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同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持续贡献“国家队”的智慧与力量!

0 N$ x3 c- I8 j$ B2 H. Y! I
+ J- F0 ?  H2 U6 l/ L
4 N; Q2 h7 F; Y" \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9-4 08: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三医院圆满完成医疗保障任务
) ?( j( d8 h$ T1 l
. _9 r* H' }" j' L* i7 m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保障团队,负责参加阅兵仪式中功勋老干部的健康守护,主要服务天安门观礼台西北区域三个点位的老兵健康服务,同时在驻地提供驻地医疗保障。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遴选16名经验丰富骨干医护人员,组织应急救治、安全保障等培训及演练,举全院之力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1 P1 A* U6 Y+ ?- H* E7 d
3 D" F- Y+ k5 S6 h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医疗保障任务,按照上级相关部门要求,派出以高年主治医师和副高职称为主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过硬的10余名医学观察员及驻会保障团队等,做好从机场抵离到大会现场的全程医疗服务保障
/ e) Z1 V! W5 F/ N) H8 @+ t
  W, z- h6 H" g* \. Z; i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北京大学各附属医院的医疗保障队员们,以全方位的准备、系统化的训练,用最专业的医疗技术为国家盛事筑牢健康防线,圆满完成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国家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精湛的医术展现了北大医学“国家队”的忠诚与担当

/ ?2 {, K# @" E8 Z- o8 a8 B. M% a- N3 Z3 a& z

1 z, [) S/ U  r1 W
  _8 Y/ g9 `( e9 o2 `* x

/ W: X& l: E% A, h( \% {) `: @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9-9 10: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都卫生健康高端智库正式启动8 {/ Y7 d, v7 G( |0 d0 @% v9 w
健康北京               2025年09月09日 08:04
# s( S! ?- L) ^' @0 c! J, G4 J) p9 G
1 \# u3 X* f2 y) O1 x# n% ~9 M 9月8日,首都卫生健康高端智库启动会暨联席工作会议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首都卫生健康高端智库正式启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正式签署《关于卫生健康管理与政策的战略合作协议》。据悉,首都卫生健康高端智库是以北京大学为主管主办单位、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为行业指导部门、以北京大学首都卫生与健康发展研究院为依托,经北京市委批准的唯一一家聚焦首都卫生健康领域的高端智库。
. o+ D1 F6 U: D% g
. x/ n/ E( v* I4 D6 h: Q6 g" M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郭燕红;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钟东波;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市社科规划办主任翟德罡;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出席并致辞。来自北京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国内卫生健康政策与管理学科专家学者、北京大学相关部门代表出席会议。
0 c, `% V% W( Z9 {% s3 l0 `' A& I" f- L, m7 q. C' v# l. k2 ]3 J
会议认为,北京大学获批成为首都卫生健康高端智库建设单位,这是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的重大举措,也是北大医学卫生政策研究团队长期深耕研究首都卫生健康体系,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等政府部门和机构建立广泛合作的重要成果。要持续聚焦首都卫生健康重大需求,深化校地协同和创新研究,全力为健康北京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f  X8 {+ K+ J  E: q" }
' O8 b; F( E; r4 M
会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卫生健康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全局性作用日益凸显。推动首都卫生健康高端智库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要部署的具体举措,是推动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也是首都卫生健康工作特殊性和复杂性的现实需要。高端智库聚集了与卫生健康工作有关各部门负责人和高校科研院所相关领域顶级专家学者,组建了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的协同攻关研究团队,为开展高水平政策研究奠定了基础。要充分发挥好北京大学作为国家级智库优势,全面、系统、及时了解全球和国家政策制定和发展动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自觉围绕卫生健康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突出首都特色,坚持首善标准,发挥好“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以有价值、高质量、可操作的理论研究成果,为首都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作为行业指导部门,将全力支持首都卫生健康高端智库建设,发挥“联络、协调、支持”作用,重点在“提需求、做保障、促转化”上下功夫,坚持需求导向,做好选题支持;强化调研支撑,做好研究保障;增进决策参与,促进成果转化;发挥专家优势,凝聚改革共识,在市委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产出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研究成果,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首都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 M7 h% l, U: R+ k) E3 K9 Q

/ ]1 u# _2 j" |; I2 Q8 l, J会议强调,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北京成立首都卫生健康高端智库对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具有标志性意义和引领作用。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国家大局;要高标准抓好高端智库建设,夯实学术基础,提升研究质量,加强需求对接,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和集聚高端人才;要完善运行机制,强化资源整合和协作攻关,加强成果转化;要提升资政能力,坚持决策需求导向,聚焦重大问题,加强与决策部门沟通交流,提升研究能力,加强人才培育;要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 x) J7 Q& o4 i# ~4 X" D, O! I
! I' l9 O* h! j8 i( |: u  W7 j9 J: v
编辑:郭蕾
; p. ^1 I! g8 a! ~2 l1 g; E1 ]

4 M/ D" e- x8 K; b) a2 l  P

& f3 K% p& H/ Z! [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9-13 14: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2024年第三批十大成果发布,北大医学共4项成果入选* e* P7 ?( r: j! \/ ?1 \

% g8 q) F) D5 e2 T5 x; `8 a9月10日,以“智领未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2025年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创新成果发布暨启动活动在京举行,发布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2024年第三批十大成果,启动北京市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建设。4 D2 `' R  l4 N! O, ]! i0 s
7 t3 [8 V* ]  a4 u1 C6 r3 k0 g
第三批十大成果分别是:
  x$ }5 N! w! l/ \0 I抗精神病药物个体化优选治疗方案的构建与推广应用,研究者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岳伟华团队
' P& N# @2 i! [7 s! J( y4 {6 i# I难治性慢性鼻窦炎精准诊疗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成硕团队;
# C$ n( j, ~& i8 n3 ~0 R8 E先天性耳廓畸形的早期干预及系统化治疗体系的构建,研究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蒋海越团队;* r) w6 x8 [$ {7 K
出生缺陷精准防控突破——构建母胎一体化防治技术体系,研究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何怡华团队;
3 `  m$ a: b, p/ l! Z0 `胎盘植入风险评估和分层管理体系的建立,研究者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扬玉团队
2 F2 m5 p7 L) b晚期乳腺癌精准靶向治疗策略的构建与推广应用,研究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团队;
* [# r: p7 ^, `: g恒温扩增微流控病原体核酸检测芯片系统的临床转化应用,研究者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占成团队) Q/ u) g7 R- d6 k+ c' P
直肠癌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创新体系的建立与推广,研究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姚宏伟团队;! r2 O) ~3 z+ w) t, ?; T; s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数智光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者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凯团队
. |. ^5 ~) z2 G' u: f. H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基因捕获高通量测序试剂盒的研发应用,研究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宋红梅团队。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大学获批建设国家卫健委卫生体系改革与治理研究重点实验室: Z, P3 ?% I+ N" ^
发布日期: 2025-09-16

" b, s: I& c1 _) T" W( i
. Y+ x) E/ o4 c1 a' F. T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同意组建委级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北京大学申报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体系改革与治理研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6 e, T/ v) J4 ~' T

; I7 ^2 H+ o% L( l&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体系改革与治理研究重点实验室”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建设,实验室主任为任明辉教授。重点实验室融合北京大学医学部、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卫生经济学会三家单位卫生体系改革与治理研究的顶级学术团队,持续跟踪我国深化卫生改革进程中的战略性和瓶颈性问题,聚焦于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的卫生治理体系建设,系统性地应对卫生改革中的风险与挑战,迅速响应重大卫生决策和政策风险评估的需要。. H% {$ A* h2 F) U9 p" k& F& Q, e. J

  O! J1 G4 `+ B5 X0 J9 T# w实验室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1.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卫生健康体系治理研究; 2.卫生健康领域的科学决策机制和决策风险管理研究; 3.全民健康覆盖的卫生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4.卫生健康科技政策及科研管理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5.建构卫生健康领域的中国话语体系并促进全球健康的研究。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开拓复杂卫生政策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通过政策研究、试点、监测、评价全链条、全周期活动,不断累积改革经验和成效证据,推进研究成果的政策转化。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的平台优势,推动卫生政策和管理的学科发展,助力学位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国家培养卫生政策与管理领域应用型、创新型顶尖人才。
1 t/ n- ^4 k8 r: x! t1 }; s9 `7 F# N7 A# l7 N; P" c7 z% [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大背景下,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将不断丰富卫生治理领域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展现通过改革创新推进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智慧。同时,将加速优秀研究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为国家重大卫生健康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咨询,并为我国实施全球卫生战略和深度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提供学术支撑。

2 s4 {8 x! `% ~) s3 Z
; C: `9 P. H; G" g7 ^/ `" `& Q
( Y, m/ C7 K; n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医保影像云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大学举行1 n2 B- Z6 s4 R3 P- {2 r- B
9 n, h2 v6 N% M) u0 ?

! N7 B, ]& a: L9 J! \' v7 y9月15日,医保影像云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政楼举行。国家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文君,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彭雪海,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航,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以及来自北京市、上海市、福建省、江西省、广东省、四川省、陕西省等地方医疗保障局负责人,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医学部科学研究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主任付超奇主持。
- w) \( f' X! H$ g+ a+ o3 p2 n
: D' R: [/ e2 h1 f% A1 w: z* P

4 k+ z8 a% V! A$ v/ {会上,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副主任赵秀竹介绍了医保影像云工作进展情况及与北京大学合作推进建设应用的工作展望。与会专家以及地方医保局负责人围绕实现医疗影像异地调阅软硬件条件、医保影像云的标准制订、数据共享、技术支撑、政策协同等方面内容进行交流发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付卫表示,医院将牵头保障今年11月的医保影像跨省调阅启动工作,做好系统对接、数据预存和现场演示等各项技术保障,确保演示圆满成功。梅宏建议应高度重视影像数据的标准化与系统互联互通,从顶层设计上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构建高效、可靠、智能的国家级医保影像云平台。* i4 }0 U5 M. ^, l* f

; J5 g7 \- v: f- P

% @# E) M3 Q" _张锦表示,医保影像云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北京大学将建立抓总对接的工作机制,发挥学科齐全的综合优势,积极参与影像云标准体系建设,推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工学、医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领域科研力量与医保局开展全方位合作,用好数据资源,做好AI赋能,推动科研范式变革。
# V9 |/ i9 E: t# `: v0 y3 ]2 U+ o3 b2 `
* e* y- ~- i' v* \
乔杰表示,医保影像云建设具有重大的民生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北京大学将整合医学学科和各附属医院的力量,广泛参与影像质量标准的制订。附属医院做好信息系统改造工作,以医疗服务国家队的担当,在国家医保局指导下,高标准推进试点任务,全力做好医保影像云建设的各项工作,为服务人民生命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D: _1 c% v5 a3 n0 _7 |
5 R/ D* l5 n* M4 h2 b1 k! F

: y' C* D, }$ {王文君指出,建设全国医保影像云,实现对全国医疗影像数据的汇集存储、跨区调阅,是造福百姓的惠民工程,更是技术、标准、产业联动的系统工程,将推动医学影像数据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各地医保局应加快推进影像数据上传、跨省调阅试点和标准体系建设。她希望以医保影像云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与北大深化合作,共同推进在人才培养、多学科建设等领域的全方位协作。
0 L) F/ z) A* _1 e% a4 a1 E; n% K" D% E

" e% C5 R$ b7 j- W  @. y$ s2 @本次会议明确了医保影像云建设的下一步重点任务和合作路径,为构建高效、智能、普惠的全国医保影像服务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k7 G! f& U' n$ d

9 V0 f/ T  B% U4 ~+ B4 t5 ~9 R: y7 Y1 A+ u6 b* v" M

高级战友

Rank: 4

4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学府携手百年药企——北大医学·同仁堂国药联合实验室签约揭牌
3 R% I) S$ F8 e& B+ V
' p1 v% C# J4 c9月18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与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携手共建的“北大医学-同仁堂国药口腔生态与大健康创新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签约揭牌仪式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科技楼四层报告厅顺利举办。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存玉,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小锋,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严晗,以及来自双方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出席仪式,共同见证校企合作迈向更高层次的崭新篇章。仪式由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韵主持。! w$ m7 N. s/ _
& e" ]7 y% m$ P
乔杰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不仅是高校与企业资源互补、优势共赢的典范,更是双方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具体实践。她指出,近年来北大医学始终秉持开放共享的理念,推动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本次联合实验室聚焦中草药口腔护理、中药抗衰老功效机制,开展系统性、前瞻性研究,力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高地与成果转化平台。" e: V& p# M9 K3 P* b$ Y, P3 K

# f9 }3 A1 z0 h: t$ s' t  {% N9 t. h+ i戴小锋回顾了同仁堂三百余年历史传承、坚守初心的历程后强调,*近平***对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指示,为本次合作指明了方向。他表示,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不仅是推动中医药事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关键举措,更将为同仁堂这家百年老字号注入创新活力,助力其在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步伐更稳、视野更远。# l# U+ U& D. {' `8 H
6 ~# E! l) c  Z4 x4 ?
联合实验室主任王存玉先后介绍了北京大学临床高等研究院现行情况,以及联合实验室的科研愿景与实践路径。他指出,牙周病是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隐患,与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通过中药牙膏干预口腔菌群,, f- m0 }! I$ |  c9 a7 R& U
* c3 M) _! g* e8 S0 r1 W* F" @
在与会嘉宾的见证下,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肖渊,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严晗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乔杰与戴小锋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标志着“北大医学-同仁堂国药口腔生态与大健康创新联合实验室”正式启航。, r. J9 u: W' B5 z' V' F  n) B* B: e

1 R) R- N( t# u5 i从北大医学的顶层设计,到同仁堂的百年坚守;从科研攻关的硬核力量,到文化传承的精神内核,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承载着时代赋予的双重使命。接下来,联合实验室将在科研与产业之间搭建起高水平的桥梁,将以原创性科技攻关为驱动力,以成果转化为落脚点,使中医药在口腔健康与大健康领域焕发新的生命力。
2 P: `5 |0 m8 _% M1 v

2 t2 C6 |3 M, {
3 `8 D5 i+ Y$ H7 x- l. 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9-25 03:20 , Processed in 0.60990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