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学在东大

【东南大学●医学】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揭牌(三甲)

  [复制链接]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20: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1.6]总金额1.17亿元!东南大学完成一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 P& S: L- R' Q: W1 d
; d1 m1 l4 j5 H+ E. R
+ Q5 h' ~+ h$ ^2 `. ^; q/ O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东萱 记者 李楠)2024 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举办前夕,东南大学联合附属中大医院成功完成 " 病原微生物核酸快速检测系列试剂盒相关成果 " 转化签约。该转化涉及 13 项专利及相关专有技术,通过排他许可的方式授权产业公司实施,总金额达到 1.17 亿元。
: z$ K( q+ g2 f0 {! Z

9 M4 B7 N3 F! G4 |
成果完成团队负责人吴国球,东南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检验科主任,检验学系主任,东南大学临床药物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诊疗中的作用等方向的研究。曾主持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重点研发项目等课题 16 项,授权专利 40 余项;近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100 余篇。
该团队从原理、方法、材料、工艺等全链条底层创新,利用 " 干式反应 " 原理,30 分钟内可完成检测,实现了从 0 到 1 的突破,目前已成功用于新冠、甲流、乙流、呼吸道合胞病毒、乙肝、丙肝、解脲脲原体、HPV E6/E7 mRNA 等病原微生物的分子检测,适用于床旁核酸快检和家用自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W* @) T! S/ f& Y+ w
# j, t8 m2 w# `1 S$ X  `
该项目转化过程中,东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 " 一门式 " 服务窗口根据成果供需双方的客观条件及产业领域的一般规律,确立了 " 项目启动—注册认证—长期发展合作 " 里程碑,设计采用科技成果全周期合作转化路径,通过全程代理、综合研判、设计论证等全流程服务,最终推动成果顺利转化。
东南大学近五年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位列全国高校前列;近年来通过作价入股、" 赋权 " 等方式,积极推动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等领域一批科技型项目公司落地。该校制定实施 " 科技成果转化跃升 10 条 ",体系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跃升,形成从顶尖大学、顶尖学科、顶尖人才、顶尖研究到顶尖产业的 " 新域创新链 "。
2024 年 9 月,教育部、江苏省正式签约共建 " 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东南大学作为率先支持江苏省开展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的高校之一,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图片来源:东大科研官方微信)
- l. [+ @* |, V1 r0 u) P

* R# b/ n. \% U) J5 Y8 D" ?
' l. W0 G( y- V+ }: p+ i5 ~. _  a  Y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5 11:45: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南大学上海校友会换届,中科院院士樊嘉(医学)任新会长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5 11:45: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南大学上海校友会换届,中科院院士樊嘉(医学)任新会长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8 11:11: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包容与健康老龄化体系建设研究” 推进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4-12-19浏览:107  2024年12月18日下午,由首席专家代宝珍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包容与健康老龄化体系建设研究”推进研讨会以线上形式成功召开。会议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华中科技大学、广西医科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30余位专家与学者,围绕实地调研情况总结、数据分析和使用规范及下一步研究工作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并达成了共识。  该会议由首席专家代宝珍教授主持。东南大学巢健茜教授进行了“从数字鸿沟走向数字包容: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的提升策略研究”的主题报告。她从江苏省苏州市和南京市实地调研基本情况、理论框架构建及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等方面,系统阐释了数字包容对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福祉的关键作用。随后,北京大学刘晓云教授详细介绍了课题组在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黄楼街道的调研情况,并基于现场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分析了实地调研区域在数字技术普及中的经验与挑战。华中科技大学陈迎春教授则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围绕“数字技术使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情感体验的影响机制研究”主题,介绍了湖北省恩施市和襄阳市实地调研基本情况,并重点探讨了“家庭反哺”在数字技术促进心理健康中的独特作用。东南大学门飞研究员对江苏省南京地区的调研数据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下一阶段质性研究的关键策略。广西医科大学黄李凤教授则展示了广西地区的实地调研进展与后续研究工作,充分彰显了数字包容在多元社会背景中的实践可行性。  首席专家代宝珍教授对项目组2024年的整体研究进展及实地调研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汇总并分享了调研数据初步分析结果,明确了实地调研数据使用和分析的规范性要求,并就下一步研究工作推进进行了部署。随后在北京大学刘晓云教授主持的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专家们就如何深入、有序、合法、合规地利用实地调研数据以及如何科学有序推进下一步研究工作展开了热烈探讨,并达成共识。  此次研讨会充分展示了首席专家代宝珍教授领导的项目组在数字包容与健康老龄化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的阶段性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了后续研究任务和工作内容。项目组将继续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构建数字时代健康老龄化社会贡献智慧,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1 12: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南大学顾忠泽、陈早早团队研究成果入选太空人体研究七大进展
发布时间:2024-12-31发布者:李震浏览量:19
[size=0.16]分享至:

9 N' `9 u8 j+ g# q( z$ `[size=0.16]字体:4 u9 m) t3 D9 S1 f; g1 ?
中大
: \7 D( J- x0 q. z
" I* a; w  m* |$ v. S2 o0 I; ?1 R
/ A5 v- W5 u, w6 S

: A, F' z& ]& f( w) G1 d[size=0.18]
# w& v' [3 Y2 j+ N5 R. Y

[size=0.18]【东大新闻网12月31日电】(通讯员 张少华)12月30日,在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两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公开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年)。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全面且系统地梳理和总结,针对目前已下行样品、取得研究数据、完成在轨实验、获得突出进展的科学与应用项目,最终遴选出34项代表性研究成果与阶段性进展,包括13项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进展、12项微重力物理科学研究进展、9项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size=0.18]

[size=0.18]

[size=0.18]东南大学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顾忠泽、陈早早团队联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王春艳团队研发的《基于器官芯片的失重心血管功能变化机制与防护研究》(Research on the Preven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Weightlessness and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Change Based on Organ-on-a-Chip)入选“太空人体研究七大进展”。

该研究聚焦航天员长期航天飞行后,重力环境再暴露导致的机体立位耐力不良等心血管系统失调问题。构建适用于空间实验的高仿真人工血管芯片,从器官和分子水平解析其发生机制,筛选出具有防护效果的小分子化合物。

该项目是我国首个“太空器官芯片”研究项目,亦是国际上首次开展太空人体血管研究的器官芯片项目。实验从血管组织的水平上研究和发现了空间微重力因素对动脉血管组织重构、功能性以及细胞活性和氧化应激、机械信号等多条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了血管平滑肌和内皮在失重环境下激活、凋亡过程和血管 ECM 降解等的细胞学机制;通过空间药物筛选,获得了对血管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的黄酮醇类小分子化合物。本研究的推进与实施是我国发展系列的太空人体器官芯片工作的最初成果和成功示范,亦为科学有效地对抗航天员器官损伤和防护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该项目的成功开展表明我国已具备在轨开展器官芯片相关项目实验研究的能力,实现了空间生物医学实验从 2D细胞到 3D 组织器官实验的提升。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 6 篇 SCI 论文,获批5项专利,并获 “2023 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殊荣。

本研究的相关成果已推广至其他组织类型器官芯片的在轨应用研究中,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国内首个、国际第二个器官芯片的数据库(Organ on a Chip Database,OCDB)。展望未来,有望将器官芯片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推广至空间微重力、空间辐射等多领域的实验研究中,为我国航天医学及医学工程实验领域的高效、快速发展增添强劲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 C& l/ `+ y, ^

供稿: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1 U* h7 z$ Q: z( ?# b
. P& W7 W" O3 J" p# a
* x5 r7 W; o9 Q3 ?' r, B
# V7 e& ~0 a7 I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4 19: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项目持续推进中,近期采购项目:: h+ I/ a" _0 M8 q4 q! P
肿瘤中心改造工程项目,预算1068万;
& p. m$ m, J- I& w! g$ N门诊4-8F等改造工程项目,预算1449万7 I/ M$ X/ g/ i% R# O
两项目共计2517万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4 19: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在东大 发表于 2025-1-4 19:39
  Z0 g- D6 C$ |- b' a3 m( F: l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项目持续推进中,近期采购项目:
" n8 a& m1 x7 G0 g肿瘤中心改造工程项目, ...
3 O1 X1 z* w; m1 k& g" a) A' y9 x
干脆把苏宁环球买下,就不需要娶江北新区了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4 20: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团结奋斗 真抓实干 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发布时间:2025-01-04发布者:唐瑭浏览量:199
[size=0.16]分享至:

9 W3 _/ ~% C% |; O[size=0.16]字体:% L* G3 C& ^: @
中大
! E: b7 [" c4 K$ |: L! R3 @  N
. f  o9 a1 v9 q

0 W8 r* u& [) r7 D# z  e" `! Y

; x  w* C. [& Y8 c& s1 ]7 m" g[size=0.18]
- t, {2 `9 y' y, h; [8 _[size=0.18]
6 P9 \+ {1 L* G# ~

( {; i. E* }8 H1 {# Y& m8 w
% J& N4 Z: t/ v$ b3 n) k1 C/ R0 F$ G. e  v* B# x9 y
[size=0.18]

9 C5 n( A  f7 G) i9 A# b) J" u* Y
[size=0.18]
# I2 ~! @- b# x5 j
[size=0.18]
8 h2 f( D, T$ h! ~2 l2 B$ G* D
[size=0.18]

+ Z% G1 b- r: d
[size=0.18]
3 }1 u% y$ _4 |
[size=0.18]

7 z* w2 y% O; {. s& d
[size=0.18]

0 K9 Q# L, z# h; P4 |! |% j# ^4 T0 g

1 P+ b" c3 g; U8 l0 f: D5 a9 ]! s1 A' \4 Y! M$ S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20:51: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首例!15岁少女心脏不再流液了!近日,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的病房里,15岁的小梅(化名)术后终于吃上了想吃的美味。一个多月前,小梅无意中查出患有罕见的心包乳糜瘘,从心脏里不断引流出像“牛奶”一样的液体,让本就瘦小的她更加羸弱。最终,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副主任张毅为其进行经静脉入路超选择性淋巴支气管纵隔干介入栓塞术,成功“栓”住了瘘口。据悉,采用此种介入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心包乳糜瘘,尚属国内首例。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 20: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大医院高伟教授执笔的《体卫融合抗衰弱专家共识》发布来源: 发布时间 : 2025-01-07 点击量:33

本站讯 近日,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高伟教授执笔制定的《体卫融合抗衰弱专家共识》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发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鲁翔教授作为通信作者,联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病科、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JFJ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南京市中心医院等34余名专家团队共同完成。

高伟教授介绍,衰弱是指由于多种生理系统的累积性衰退,生理储备下降而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是一种健康到死亡的中间状态,大大增加老年人跌倒、失能及死亡的风险,严重威胁人口健康,加重国家医疗负担,阻碍社会经济发展。2012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等政府部门着重强调“运动是良医”这一理念,提出“体卫融合”方针。“体卫融合”是将医疗的生理、生化运用到体育领域,发挥医疗的诊断作用,确保体育锻炼形式的科学性、合理性。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可预防疾病,延缓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该共识详细制定了体卫融合抗衰弱的方案,包括老年综合评估、运动处方的制定、运动处方的实施、运动中的监测和动态调整、运动实施后的再评估再调整以及运动处方模板。

共识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老年衰弱预防的关注,及时识别导致老年人衰弱的危险因素,通过“体卫融合”开展针对老年衰弱的防治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能减少不良健康事件的发生,从而推动健康老龄化的进程。


, {: q+ H% U2 k. j5 B! h

4 _+ h+ }) o+ r! v: K& Y- ^" t0 G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17 12:16: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80岁以上心脏手术量超百例,南京有支高龄心血管外科团队  芝士健康 2025-01-16 07:55 关注 (健康时报记者 徐诗瑜)80岁常被认为是手术年龄限制的一道分水岭。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外科主任曹海龙诊室,高龄的限制被一次次突破:90岁、94岁、97岁……  2023年7月至2025年1月,曹海龙团队已为超过百名80岁以上老人完成复杂心脏手术。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13: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院简介(2024年12月更新)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始建于1935年,前身为中央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历史上名家辈出,戚寿南、贺林、杨焕明、樊嘉、滕皋军等众多院士和专家学者曾在此校园求学或执教。医院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附属医院,也是江苏省首批通过卫生部评审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A+。现有编制床位2499张(含江北院区)。目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高级职称480多人。

医院科室齐全、综合实力雄厚。重症医学、影像诊断与介入诊疗、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医院是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担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和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建设项目。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含建设项目),国家级质控中心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0个(含建设项目),省级质控中心2个。

医院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取得一批国家级、标志性的科研平台、项目和成果。医院现有数字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介入医学工程”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GCP平台和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拥有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江苏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智能影像与介入医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脑科学与脑医学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医院入选江苏省首批研究型医院单位,拥有江苏省医学创新中心3个、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10个。医院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重大课题25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重大重点类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青类项目5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奖项60余项。

长期以来,医院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积极应用医疗新技术,转变护理理念,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尤其在重症医学、介入治疗、影像诊断、心血管疾病、血液净化、脊柱病变微创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小耳畸形再造、中风治疗、孕产妇和新生儿重症抢救等多方面居国内先进行列,部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分子影像、卒中后忧郁、器官纤维化、急性肺损伤等机制的基础研究方面形成特色。医院现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4100余台,拥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5T高场磁共振、512排CT、PET-MR、PET-CT、3.0T MRI、平板DSA、直线加速器等高精尖设备。

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新冠疫情发生伊始至今,共派出数六十余批次专家驰援全国各地,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和对口支援建设,10余年来对新疆、西藏、青海、陕西、云南等多地的数十家医疗机构进行帮扶,完成中组部、教育部、团中央援疆任务、援青任务等,建立远程培训网络,充分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造福当地百姓。

医院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先后与美、德、英、日、法、比利时、新加坡等医院及医学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经常性开展学术交流,定期派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出国访问进修。

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国家临床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文明单位”、南京市“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医院”、全国省级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首批“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卫生部数字化医院试点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 x6 U. Y& Q& q( h7 g! c4 R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8: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发布 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发布时间:2025-01-20发布者:唐瑭浏览量:177
[size=0.16]分享至:

: r' j+ O. `4 x+ c1 x" q! L[size=0.16]字体:/ d& E% |8 i: @4 t; F, M
中大# A# Z. L4 B3 L

8 N0 Z7 ]& h" R6 B+ l% n) y  A# d" y  v* j6 a) \
! d# V$ ~+ r, z4 z- E9 [
[size=0.18]6 E+ d% k# `. f  d
[size=0.18]
+ K: K* I( H! ^" G3 V& O/ F
2 l9 {0 O; D$ \

0 E/ R) W  ]2 _6 g4 e5 P
[size=0.18]
. U. F4 t9 ^! F% n, f) B; Q3 l
[size=0.18]
2 m+ ~" b5 w! L) o5 z5 ]
[size=0.18]

. o5 e. r! g2 _1 P1 [& X
[size=0.18]

8 i  Z% a0 c6 Y1 \4 _
$ U# d( l" e5 C0 i4 P% i" w
- O, _  y" v0 c! f+ r' J6 v& P' Z" o, t, q3 G! w! K7 x- W, X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24 11:36: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获评《自然》年度最佳!东大“90后”学者发现“鲜花病毒”,还能用来杀菌  东南大学本科招生 2025-01-24 10:36江苏东南大学本科招生官方账号 关注 前不久,国际权威期刊《自然》评选、发布了19张“2024年度最佳科学图片”。东南大学田磊研究员的科研成果“噬菌体微米级仿生鲜花”的图片入选,位列第二。  该工作于2024年10月发表在学术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这是一项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又为何会呈现鲜花一样的形状?本文为你揭晓!   论文中报道的噬菌体微米级仿生鲜花点阵,可以高效靶向检测细菌,为细菌感染的治疗和检测开辟了新的可能性。研究团队建立了一种通用的、高压二氧化碳诱导的基底收缩方法,成功构建了由噬菌体构成的褶皱微球阵列,形成了多尺度、功能性、超多孔的三维生物网络。  田磊他们在实验中对噬菌体微球进行特殊的脱水处理后,意外发现噬菌体微球发生收缩,呈现出类似花朵的形态。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他们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基底——在高压的二氧化碳环境中会发生收缩,基底上的噬菌体受力挤压,因此呈现出类似鲜花的图案。   田磊,出生于1992年,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噬菌体是一种以细菌为“食物”的天然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人体皮肤、肠道,自然界中的土壤、海洋等环境中都有它们的存在。和大众印象中的病毒不同,噬菌体是一种好的“病毒”,是⼀种无法感染人类细胞的病毒。  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深造时,田磊首次接触了噬菌体,但材料学背景的他向导师提出,是否可以将噬菌体与纳米材料相结合。2019年,田磊和同事研制出一种神奇的噬菌体水凝胶,有对抗细菌、净化污水的功能。  2022年,田磊又带队开发了一种噬菌体微球杀菌剂,含有这些微球的新型喷雾超级消毒剂可安全地应用于食品和其他材料,消灭大肠杆菌等有害病原体。  此外,田磊还与导师、同事开发出⼀种利用噬菌体对抗食源性疾病的方法,能在不杀死有益细菌的情况下,清除有害细菌,从而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基于噬菌体技术的医工交叉研究,田磊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Protoco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成果,研究成果覆盖细菌繁殖、传播和粘附的致病循环,引发了对“利用病毒对抗细菌”“制作病毒材料”的广泛讨论。  在外完成深造后,田磊选择了回国。他在2024年1月入职东大,加入了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柴人杰教授团队,组建队伍聚焦噬菌体技术在耐药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应用。目前,他已是东大的一名正高级研究员,国家高层次人才。   2024年里,得益于东南大学的培养,以及广阔的平台和资源支持,田磊和团队的多个噬菌体相关的研究项目申请顺利获批。新的一年,田磊也将走上讲台,从学生变为一名“青椒”,在探索科研的同时传递起教学育人的薪火。  东大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前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在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创立的生物医学工程系。学院目前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医学工程,本学科在2007、2012年的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 A+,并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   2023年,生医学院整体迁入九龙湖校区的生医科研综合楼  生物医学工程,是连接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桥梁,在新时代正为人类健康未来开辟新道路。在东大,从脑科学到器官芯片研究,广大青年才俊共同在生医领域探索着生命的崭新可能,贡献新力量。  生物医学工程是极具前景的交叉学科,未来,东南大学将继续培养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军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国家目标的发展需要,让更多杰出人才从这里走向世界!  关注“东南大学本科招生”,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东南大学官网/官微、东南大学本科招生等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25 20: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0.24]器官芯片,再获千万支持; T1 H) M/ Q' M4 ~6 D% N, c# Z& B
[size=0.12]政务:南京发布 2025-01-25 11:05
" _% X2 i7 D* H! C
6 d1 b7 _- O% s. O$ S& S
[size=0.19]坐标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后简称“分中心”),最近,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研究院院长顾忠泽非常忙碌。作为分中心首批入驻高校项目,其团队正推动成果的进一步转化,一栋“器官芯片大厦”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size=0.19]不仅如此,还有好消息传来——近日,顾忠泽教授团队获得1000万元授信支持,这笔资金,将加速其研发与产业化。据介绍,这也是全国首单“成果转化贷”支持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签约团队的业务落地。

) v3 z# Q9 Z; T+ K3 T7 y' Q6 c
[size=0.19]两周时间,1000万元
+ S, T- h1 v3 L6 b/ r

9 P! q% b1 L$ ]
[size=0.19]想象一下,跳动的心脏、代谢的肝脏、呼吸的肺,当这些人体器官变成“毫米级”,在巴掌大的芯片中,经过2—3周就能孕育而出……这个神奇的技术,就是顾忠泽教授团队在攻关的“器官芯片”,也是国际生物医学领域的技术前沿焦点。
[size=0.19]“简单理解,器官芯片就是在体外培养一个微小的人体器官,它的功能跟人体内器官是一致的。”顾忠泽说,科研人员可以利用器官芯片进行药物筛选、药效评价等实验,在药物研发的临床前阶段就高效排除“错误答案”,既能进一步降低实验动物模型成本,也能更贴近人源反应。

7 r8 b2 w. [3 k( V+ D/ }' ~6 z+ M
[size=0.19]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器官芯片研究的高校之一,东南大学已积累了一些标志性技术和成果。去年11月,顾忠泽带着技术进驻分中心,正是想在此继续开展应用研究。但高校科技成果具有创新性、颠覆性,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化应用总是有种种难题,正处在研发和产业化关键阶段的顾忠泽团队,就有相关资金需求,“成果转化贷”则为其解决了这一难题。
[size=0.19]据介绍,“成果转化贷”是分中心与江苏银行专项定制的信贷创新产品,通过创新“签约即贷”方式,支持资金最高可达3000万元——例如,在了解到顾忠泽团队的资金需求后,江苏银行仅用两周时间,就为其提供了1000万元的授信支持。未来,该产品将根据高校成果转化的关键节点,采用“里程碑”式放款,以金融支持成果转化“降门槛、降成本、提效率、提价值”。
[size=0.19]金融“活水”注入,带来的是活力涌动。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研究院项目推进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团队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就是引进和孵化,并与新区共同建设高标准公共服务平台。一个器官芯片领域的成果转化及产业创新生态圈,值得期待。

- h8 W8 a0 r8 n" A" |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2-5 14:47: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项研究为临床应用A型血转化为O型血提供依据 原创 创新发展的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2025年02月05日 14:25 江苏 听全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国际资讯  吴国球教授团队  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图片   输血安全性和血液短缺等问题仍然是临床实践中面临的重大挑战。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吴国球教授课题组研究鉴定了来自肠道细菌Flavonifractor plautii的两种协同酶,通过酶催化作用将红细胞(RBC)类型转化为“通用型”O型RBC。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期刊Experimental Hematology & Oncology(中科院一区),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周美玲博士后、东南大学医学院博士生雒凯珊、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苏朝,通讯作者为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韩鹏程教授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吴国球教授。  图片     图片 研究内容  图片 图片   该研究证明,在优化的孵育条件中,N-乙酰半乳糖胺脱乙酰酶(FpGalNAcDeAc)和半乳糖胺酶(FpGalNase)可有效、协同地将A型RBC转化为O型RBC,在低浓度酶(16 nM)条件下,仅5分钟就可实现高于99%的转化率。    此外,研究工程化制备了两种融合蛋白FpGalNAcDeAc-FpGalNase和FpGalNase-FpGalNAcDeAc,与酶混合物相比,融合蛋白催化效率增强约28倍。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首次解析了FpGalNase的全长结构,并确定关键的活性位点残基参与其催化机制。    据悉,该研究为A-to-O血型转换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结构解析基础,对于制备用于输血和疾病相关研究的“通用型”O型RBC具有重要意义。

初出江湖

Rank: 2

9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2-6 16: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1月25日下午,由东南大学、浦口区人民政府、浦口人民医院合作共建的东南大学附属两江医院签约揭牌。三方将紧密联动,发挥各自优势,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浦口区委书记吴勇强,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邱海波,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办公室主任杨树东,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国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蒋晓平,区政协主席刘党伟,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周楠出席。仪式现场,东南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姚红红,区委常委、副区长渠慎坤,浦口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文静上台签约。王国平、邱海波共同为东南大学附属两江医院揭牌。; {3 R6 k- {# X5 i5 T
    浦口人民医院是全区医疗卫生体系的核心环节与重要支撑,承载了浦口人“看病不过江”的需求和期望,在“江北新主城”建设的引领带动下,正处于对高水平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的阶段。东南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佼佼者,雄厚的学术实力和强大的师资力量享誉全国,东大医学院更是国内顶尖医学院之一。本次合作将立足浦口人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基础,发挥东南大学科研、人才核心优势,促进浦口人民医院科教研水平与服务品质提升,加快推进浦口人民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同时,助力东南大学医学院江北校区的建设发展。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2-8 12:24: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南大学顾忠泽教授团队主持或参与的成果近几年3次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2-8 12:25: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开辟肿瘤耐药研究新领域!江苏参与成果入选2024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新浪财经 2025-02-07 21:34新浪财经官方账号 关注 转自:微讯江苏  从江苏省科协获悉,由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开展的2024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近日揭晓,七个知识创新类和三个技术创新类成果入选。其中,东南大学顾忠泽教授参与的“DNA断裂感受器MRN复合物乳酸化修饰调控肿瘤化疗耐药机制”项目成功入选。这是该评选开展十年来江苏成果第三次入围。  据了解,本年度入选项目具有原创性突出、社会意义重大的特点。放化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在放化疗过程中肿瘤细胞会逐渐产生耐药性,为克服这一难题,中山大学张常华、何裕隆、尹东团队,联合同济大学袁健、东南大学顾忠泽以及英国癌症研究院Axel Behrens团队开展“DNA断裂感受器MRN复合物乳酸化修饰调控肿瘤化疗耐药机制”项目。研究成果实现了两个“从0到1”的突破:破解了肿瘤糖代谢Warburg效应的百年谜题;发现阻断DNA损伤修复的靶向药物司替戊醇。相关国际专业期刊评价“该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开辟肿瘤耐药研究新领域”。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自2015年起开展年度评选,旨在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充分展示和宣传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  本次是江苏成果第三次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前两次入选项目,顾忠泽教授及其团队亦有参与,分别是2021年东南大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彭汉川、顾忠泽、谢维团队完成的“全脑单神经元多样性研究及信息学大数据平台”项目,2023年东南大学顾忠泽团队联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莹辉团队共同完成的“人体器官芯片及多模态精准测量方法构建”项目。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2-8 12:25: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次是江苏成果第三次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前两次入选项目,顾忠泽教授及其团队亦有参与,分别是2021年东南大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彭汉川、顾忠泽、谢维团队完成的“全脑单神经元多样性研究及信息学大数据平台”项目,2023年东南大学顾忠泽团队联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莹辉团队共同完成的“人体器官芯片及多模态精准测量方法构建”项目。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3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江北新区首家心脏中心落成!
8 V, _1 V. G- z0 {# o南京江北新区2025-03-01 23:06江苏/ B4 o2 Q, l+ U  T

$ `5 Y( r- N) {' c
/ e* ^: B/ p% o8 G: Z/ H8 e& A; h3 @% }0 \1 n' y" w& g
# }& q2 @' _9 \1 C  t
  [- ^% v  Z. X8 m: }7 ^; {* H
为积极推动南京江北地区医疗资源优化升级,造福南京江北新区及周边地区广大患者,进一步提升区域心脏专科诊疗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3月1日上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举办了“心脏中心成立仪式”,同步开展了公益义诊及心脏外科手术演示活动。
$ r# U0 y4 J6 R, P8 ^, n% v* J% D3 ^. i9 z. G9 W% a

/ `0 D. ^$ E) ^: f/ T# e+ c- G* [( H* ^

- P6 ~  ~7 a7 j$ K4 H; ~当天上午八点,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执行院长黄英姿、江北新区卫生健康和民政局副局长葛飞翔、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李拥军出席;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院长范晓娜主持仪式;院区领导班子成员、心脏中心核心成员、一院两区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见证了中心成立。
2 Y2 w. g, }' x0 \  F8 B7 V! R% _; f: T: O$ ?) L  e- n/ O

5 E& q" t" e1 [  U
0 f! j. e6 H3 Z* W9 o' |8 `, e& l
9 G! R- W! p; n6 a4 z
. p0 w: E6 u8 f- d' ~) j" J5 D( q. k: t' ?
心脏中心# r" R/ l  i7 m
心脏中心成立仪式
+ a, Y7 G  V/ W
- g1 b; m: u$ |( q" L, F7 N: k; i5 G7 D( a* E
黄英姿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执行院长
1 y. o% K( n  s% Y7 X  c. V" X+ R黄院长表示,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心脏中心的顺利运行,不仅是中大医院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江北院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江北新区首家心脏中心的落成,标志着医院在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也意味着江北新区乃至周边地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心脏专科医疗服务。0 \$ Q1 T4 J3 Y7 I3 B5 H' w, {* P
黄院长指出,医院将充分整合优势医疗资源,提高诊疗效率,打破学科壁垒,尤其对于复杂心脏病患者,心脏中心专家团队可共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避免患者在不同科室间辗转,提高复杂心脏疾病的救治能力。致力于以心脏中心为核心枢纽,深度融合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重症医学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学科群的力量,精心打造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于一体“防-诊-治-康”的全生命、全链条、全周期的心脏专科化的诊疗体系。
: i! n- m+ A- B9 h$ a1 |" @* i' ^
) k- H* J, p0 _* J$ I: \' v% h  X
葛飞翔 江北新区卫生健康和民政局副局长% b8 q$ Q5 ]( H- L! \
葛飞翔局长表示,江北新区首家心脏中心的正式启用,既是填补新区心血管内外科融合诊疗空白的破题之举,也是建设健康新区、增进人民福祉的惠民之策。中大医院江北院区与本部实行同质化一体化管理,是新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院区自投入运营以来,在新区、东南大学、中大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和全院职工的团结奋斗下,医教研齐头并进,为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G- I- {; _% Q0 r葛局长还提出三点希望:一是以心脏中心建设为“着力点”,筑牢居民健康防线。充分发挥三级医院的技术优势和新区紧密型医联体核心医院作用,联合疾控机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质量控制,构建“急危重症救治-慢性病管理-社区康复”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心脏疾病诊疗的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二是以心脏中心建设为“练兵场”,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加强与中大医院本部、省内外同行的交流,紧跟国际心脏医疗技术的发展步伐,持续对标对表,争取获得高水平临床技术、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依托新区、东南大学、中大医院的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承办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驻点指导,培育本土化领军人才和学科骨干。三是以心脏中心建设为“强引擎”,带动学科群协同发展。通过中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全面提升辖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和研究水平;充分把握群众健康需求和人群健康影响因素,以心血管专科为牵引,横向培育新的专科增长点,做强学科群,不断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2 A; {: i7 V7 l
惠民义诊活动
) o( N* z3 a3 t8 L+ ^2 ]) g) _为庆祝心脏中心启动,回馈社会,让更多患者受益,当日上午在中大医院江北院区一楼门诊大厅开展了心脏中心公益义诊活动。
; e: x: V! I5 j4 N. o  R+ Z" `, V- H: h1 ^

; S9 h! y0 L3 R/ V3 A5 V+ }* |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童嘉毅为市民义诊
; U: J/ F/ ~9 E' O
0 l9 c, w1 _, w4 Z2 A8 p3 {2 k* F8 _  y' Y5 |7 E" F0 Y
中大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曹海龙为市民义诊( e' T, i, A" m( t) f" D5 `
+ _8 b1 ]' _- u6 Z$ m
) w% W3 |* }2 |% z* `& Q8 D, m
中大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陆启同为市民义诊
" I- J' }  T9 @9 J+ Y# c% f
$ Q# B6 S+ G, x  d2 s4 w9 U/ r, q& j+ c; E) t
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朱建为市民义诊
; X, R8 D) Q8 C  C* x/ H3 p' b4 X5 @4 `. O* {
3 A8 X2 x3 l, S, o" U/ P8 T
中大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许铭为市民义诊
: P/ f8 T) J8 ?2 j; J6 Y3 Z5 l/ ~. P心脏外科、心血管内科专家及护理团队齐聚一堂,为百余名患者提供了专业、贴心的诊疗服务。
5 ?# G2 x5 `% ]心脏中心手术演示3 o0 e- f% f: n
当天上午,中大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曹海龙教授带领团队,在重症医学科的保障下,与麻醉与疼痛管理科等多学科通力合作、紧密配合,共同呈现了两台心脏手术,为两位病人分别施行了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二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 c7 O1 M' Q+ n( M, H
* a+ V4 h0 y, W- r# j
# c) ?" X6 z  o! M6 J5 ?

5 M  Y( j) B# g" y3 b5 a
/ n: i7 L1 s- p- R3 ^& F5 w6 P2 Y; C! q( }. l
' E6 K5 }+ F# F$ S5 [
68岁的患者王大爷(化名)不幸罹患冠心病,稍事活动就胸闷、胸痛,多处就医无果,来到了位于江北的中大医院,发现多处冠状动脉狭窄,依据病情为其施行了非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就是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手术,不需要用体外循环机并一次性进行根治。2 Q: \: c0 H+ {  y1 f

! w& u" d9 ~$ F% Z' G! g" L9 K3 Y5 ]0 x, k$ G0 V

6 f# l9 P; k3 O; j
' e2 o: F/ {: j' }) Y  j
/ J' t' r# W9 q( ?9 m% V/ }1 l3 Y: y- Y3 S: s9 k/ i
78岁的患者刘大妈(化名),因心脏二尖瓣关闭不全经常胸闷气短,反复心衰住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曹主任团队依据病情为其施行了二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
* x1 X; \: u3 x% Y来源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
6 j& X) n5 V% j6 r8 l" y% c编辑 | 徐子卉
) C. b$ y% u$ g( X  w. _发布 | 郑好、苗鑫
0 p; O$ K+ L5 P, ?审核 | 刘云涛
0 o2 r+ B, l( {: A' \+ T, K: v
# ~+ J4 a" o9 z0 S. j
, h5 V' s1 A+ J( t

$ T6 A8 U3 T. q: }2 l  j! w, H: p8 w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5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省泛血管疾病联盟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成立来源: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 : 2025-02-23 点击量:95

本站讯 2月23日,江苏省泛血管疾病联盟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正式成立,省内31家医疗机构成为联盟首批建设单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专家滕皋军教授担任江苏省泛血管疾病联盟理事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马根山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孔祥清教授、南京鼓楼医院徐标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蒋廷波教授、泰州市人民医院朱莉教授担任联盟副理事长。成立大会上,江苏省泛血管疾病管理联合倡议书同时发布。


( O. f) q; a9 H* p' [& W! I

. X' S/ O& Z' H7 R9 ^" {

, e" ~/ v- i0 |& p3 Y6 d

据江苏省泛血管疾病联盟理事长滕皋军院士介绍,经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批准,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牵头成立江苏省泛血管疾病联盟。联盟汇聚了江苏省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内分泌科、介入与血管外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知名专家,旨在整合省内医疗机构泛血管疾病管理的优质资源,通过多学科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泛血管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和科研创新,逐步构建省、市、县三级泛血管疾病服务体系,提升江苏省在泛血管疾病领域的整体防治水平。


( X3 q( O$ O) s9 W, c9 r8 }; x0 j# F

联盟副理事长、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根山教授指出,泛血管系统是指人体的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淋巴等构成的覆盖全身、错综复杂的网络,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人的生活质量与寿命长短。泛血管疾病目前主要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是指因管腔阻塞或出血导致血供减少,造成心、脑、肾、眼和四肢等重要器官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一系列血管系统疾病。泛血管疾病虽然平时被分散在医院不同的科室进行诊治,但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有共同的危险因素,都会造成相应的器官的缺血和功能失调。泛血管疾病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囊括人体从头到脚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等全身性血管病变。这类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泛血管疾病的早期干预、综合诊疗和全程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 v. g+ R* G& [) D: J; o+ `8 \. j

: Q9 o1 X) \0 N- Y$ @4 i

/ x7 G/ c4 F3 g1 \4 s

据悉,新成立的江苏省泛血管疾病联盟,将重点发挥四大方面的作用:一是携手共建泛血管疾病协同防治网络,推动多学科联合诊疗,强化区域医疗协作,推广标准化诊疗路径;二是全力筑牢基层健康“第一道防线”,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强化高危人群管理并深化医防融合“预防为先、防治结合”的长效机制;三是全民参与共筑血管健康“防护墙”,普及健康科普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营造支持性社会环境;四是创新驱动引领医学发展新突破,加速科研转化应用,建设省级数据平台,培育高水平人才梯队,为血管健康事业储备“医工交叉、医防融合”的创新力量。


2 ^# {0 I& u5 x7 h( p' J

专家特别提醒说,两类人群更需要注重泛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与预防:一类是具有主要血管危险因素者,如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及肥胖人群。第二类是已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患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史、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等患者,以及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主动脉硬化等患者。此类患者均应及时到医院的泛血管疾病专病门诊就医。(编辑王倩 校对刘敏 编审程守勤)

: Y; H$ o* a- ~6 L1 Y! `$ [0 ^5 W
; d! J) I: H% F3 T- U! C. l% v, I
3 H5 c/ U2 F1 j
$ A: W+ x0 b; B. u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8 10:00: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首例!Lancet 正刊发表!            创新发展的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2025年03月08日 00:07 江苏   2人                        3月8日,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柴人杰教授联合美国工程院院士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曾凡钢教授、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徐磊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齐洁玉副教授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影响因子:98.4)发表题为《OTOF-Related Gene Therapy: A New Way but a Long Road Ahead》的学术通讯,首次报道了全球首例成年DFNB9患者(23.9岁)的临床治疗结果,扩展了该疗法的可受益人群年龄范围,同时总结了针对OTOF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耳聋(DFNB9)的基因治疗临床进展,并深入探讨了其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据悉,这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首次以第一单位和最后通讯单位在Lancet正刊发表论文。OTOF基因突变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9型(DFNB9)的核心病因,患者因内耳毛细胞突触囊泡功能缺陷而丧失听力。人工耳蜗是重度DFNB9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虽能部分恢复听觉,但存在音质失真、噪声环境识别困难等局限。OTOF基因疗法则直击疾病根源——通过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将功能性OTOF基因精准递送至耳蜗内毛细胞,修复突触传递功能。 2023年6月,柴人杰教授团队发表了全球首篇DFNB9基因治疗临床前小动物有效性和大动物安全性的研究论文(Adv Sci (Weinh),2023)。2024年1月8日,柴人杰团队发表了全球首篇DFNB9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论文(Adv Sci (Weinh),2024),报道了2例儿童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其中一例5岁患儿接受单侧耳基因治疗,一例8岁患儿双侧耳基因治疗的临床数据,数据显示AAV-OTOF的单次治疗即可实现儿童接近生理水平的听力恢复,标志着遗传性听力障碍治疗从"人工代偿"迈向"根源修复"的关键一步,为全球DFNB9耳聋患者带来重获自然听觉的曙光。接着两周后的1月24日,舒易来教授团队联合柴人杰教授团队合作在Lancet上报道了6例幼儿(1-6.2岁)单侧耳基因治疗的临床数据。目前,柴人杰团队DFNB9基因治疗的IIT临床研究已经全部完成,研究覆盖了年龄从1.5岁到23.9岁,从单侧耳基因治疗到双侧耳基因治疗,从杂合突变到纯和突变的11例患者。2025年3月6日,柴人杰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Lancet发表题为《OTOF-Related Gene Therapy: A New Way but a Long Road》的学术通讯,首次报道了OTOF基因治疗能够显著恢复一名23.9岁成年患者的听力,并系统总结了针对OTOF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耳聋的基因治疗临床进展,深入探讨了其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柴人杰教授团队的临床研究重点关注了年龄与疗效关系。通常,幼年个体因神经可塑性更强,治疗效果通常更优。该团队在临床试验中首次纳入了全球首例成年患者,一名23.9岁青少年患者术后听力亦显著改善至正常谈话水平(Click-ABR阈值从术前>100dB降至40dB),表明成人患者同样能够从该疗法中受益,提示成年耳蜗仍具备可塑性。该团队探索了婴幼儿至成人不同年龄段的最佳干预时机和干预效果,不仅为扩大适应人群提供关键证据,同时也为了解听觉发育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年龄相关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OTOF基因突变尽管前景光明,该团队强调OTOF基因治疗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大基因递送难题。OTOF基因长度超出单AAV载体容量,需依赖双载体系统,可能会带来基因表达和整合不一致的风险,需要通过优化载体比例与注射技术,确保基因片段在体内高效重组;此外,免疫反应与内耳结构复杂性对精准给药提出高要求。另外,需要进行追踪治疗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长期纵向研究,以建立OTOF基因治疗长期随访数据库。从实验室到临床,OTOF基因治疗正逐步改写遗传性耳聋无药可医的历史。虽然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其潜力巨大,终将为患者叩响“寂静世界”外的声音之门。 小编团队 策划、审核 / 程守勤编排  / 王倩 校对 / 刘敏配合 / 科技处中大医院融媒体中心 出品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8 15: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南大学附属徐州中心医院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8 15: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ta756 于 2025-3-8 15:46 编辑
& J% w$ _5 R& K# {7 M  B7 S- z' O
座谈会上,刘景表示,徐州历史底蕴深厚,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蓬勃发展的产业基础、优美宜居的自然环境以及良好的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近年来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能够与东南大学这样享有盛誉的顶尖高校携手合作,对于徐州而言,无疑是一个令人倍感振奋的机遇。希望以共建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为契机,共同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开展由小及大、由广向专、由内及外的有广度、有深度、能落实的市校战略合作。

初出江湖

Rank: 2

9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8 20: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州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53年,是淮海经济区规模大、综合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百姓口碑好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总体布局为徐州市中心医院本部及新城院区、康复医院、沛县人民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空港开发区医院、机关医院、心研所、医科所、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辐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近20个地市、147个县区,长期定点帮扶20余家县级医院、100余家乡镇卫生院、1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医院以新城医院二期工程项目成功申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项目,成为全省4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之一。
) j  r' P$ k2 t7 _& C- K; f& G1 V
  医院目前职工总数6166人,其中高级职称122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27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9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4人。现有4500张核定床位,80个病区、37个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其中有国家级示范中心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科室2个、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2个。十三五以来共引进高层次人才53名,引进院士临床专家团队5个,引进A类团队数量全市排名第一。
, _2 g- m& ~& w' k0 n( E4 W+ H/ C$ ]+ B  G7 o9 i
  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PET—CT、640排CT、宝石能谱CT、3.0T核磁共振、心血管造影机、美国瓦里安直线加速器、飞秒激光等万元以上设备5781台,设备总值11.50亿元。& Q" I9 s! X2 ^3 q6 o
0 q0 W3 ~% m$ A' C
  医院近年来共立项各级各类纵向课题42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项;省部级项目19项;省卫健委项目30项;市科技计划项目105项;市医学重点人才7项、市医学青年后备人才14项;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 18项;市卫健委科研项目 46项。荣获各级各类奖项 68项。其中江苏医学科技奖3项,淮海科学技术奖31 项,获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35项,获奖数量及质量持续排在全省地市级医院前列;获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项目252项,获奖项目数量及质量持续位居全市首位。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331 篇,其中SCI论文728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12篇,30分以上2篇;中华系列和电子版论文254 篇,科技核心期刊论文858篇,其他论文557 篇。获授权专利594项,其中发明专利20 项。出版专著306部,科研教学硕果累累。
6 k5 e5 g) \" }: x8 D7 m, d" @, e: d, V! {, V5 ~1 E7 M' Z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正确领导下,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为己任,以“转方式、调结构、强内涵”为重点,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全面提升了医院综合实力。医院是全市唯一连续7年获得市公立医院年度绩效考核“优秀”等级的三甲综合医院,2022年度又获得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级等级,排名158位,较2021年进步47位。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改革创新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优秀医院、中国管理创新医院等光荣称号,被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评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单位。

初出江湖

Rank: 2

9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8 20: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属中心医院可比附属两江医院强太多了,热烈祝贺车大附属医院建设迈上新台阶!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23: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大这个科研团队,第3次登上这一国际顶刊!
: O, K  G' i% U" b6 k+ B* V  x5 x东南大学本科招生2025-03-10 17:19江苏: l% L2 _- ]  H5 q+ G) i
  v, I7 u6 X. T2 j2 j+ A
8 c5 d- E% I8 w5 \; ~4 f3 B! B

$ a* d$ b* R0 q/ o, f
( A6 B+ L% P  y; A

/ X* [, m7 U1 i! K$ ^; F: z% [: @

近日,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生学院潘玉峰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题为“A hormone-to-neuropeptide pathway inhibits sexual receptivity in immature Drosophila female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一条从激素到神经肽的信号通路协调动物性发育与性行为。

  f+ t8 o' _5 ~1 K& B

《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创刊于1914年,是著名经典综合科学类学术期刊,与Nature、Science、Cell一起被公认为“世界四大名刊”,是世界上被引用最多的综合性、跨学科出版物之一,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 p2 F% f/ }: u) `3 t$ p! _2 \$ Q) w

0 Y% O* p6 N6 U" `/ K. ~: x- \) c  h5 n: g% X" F

本研究揭示了一条抑制未成熟个体性行为的激素(ecdysone)-神经肽(LK)通路(图1)。该研究不仅揭示了蜕皮激素和神经肽LK在果蝇性成熟过程中的协同作用,还为理解其他物种中性行为的产生与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探索这一通路在昆虫生殖行为调控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 I0 I2 F7 b, I/ T5 ]7 e* v+ H2 q
- q9 _0 d* N" E  b) L3 ]  g+ q3 w  o9 U3 z2 ^7 e

图:激素-神经肽通路在性成熟过程中抑制雌性接受行为的工作模型


  A6 m7 d9 P3 Z% F$ w& a9 s: O2 e

这是近三年来,潘玉峰团队第3次在PNAS发表研究成果(PNAS, 2022, 2024, 2025)。


4 H4 @0 q+ D. Z; ]; r& B

2022年,团队报道了doublesex (dsx)如何控制果蝇的本能性行为与攻击行为的两性差异。2024年,团队发现两类神经肽信号相反的响应社交隔离进而调节本能行为。


% ^# x4 F+ Z4 L

科研成果多次登上国际知名顶刊,不仅彰显了东大科研人高昂的科研热忱,同时也展现出东南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出色的科研实力。

2 m+ I% p4 w! T) {# J$ h5 D
7 Y1 t' _% W6 z* U

( |- X% N2 o# o7 g( }

潘玉峰,东南大学首席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E  e) i/ Z# v( B: n$ i# E

东南大学的生命科学历史悠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可追溯至1902年成立的三江师范学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生物系”。目前,学院设有“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承担起东大生物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任务。


! N* e% y  r/ \* h9 f* M3 d

经过建院以来的高速发展,目前生科学院已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人才,造就了一支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学院有教职员工60余人,其中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15人,正高职称师资中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的比例近80%。高起点、强冲劲的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了无限动力。(部分数据截至2024年6月)


7 A* g# d  d9 O) r' q4 o4 R
  e0 W! C, O4 w% |" H% i
, ]( ~' {9 t- e1 z

东大生科逐步构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同发展的学科布局,凝练形成了脑科学和神经精神疾病发病机制、干细胞的基础与应用、疾病的遗传调控与临床转化研究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科研团队,建成了以小鼠、果蝇、线虫等模式生物为对象高层次研究平台。

% b& W9 @' n- o+ T" w

近5年,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纵向项目6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牵头科技部科技创新重大专项(脑计划)1项,重点研发项目2项,承担课题1项,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优青项目2项,面上项目28项,纵向累计计划经费1亿5千万元余,横向累计500万元余。近5年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29篇,其中在Cell、Science Advance、Nature Communication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9篇。

2 |. c7 `/ ^" w1 r- U& x
1 @( N" i8 }- Z/ ~

4 v6 s/ F; M# M' m, k: P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与很多应用科学和自然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未来,东大按照生命科学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东南大学生命科学的持续发展。


7 A4 G8 L4 x4 q3 I- S6 d) q7 a  R

关注“东南大学本科招生”,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4 \, B: g: `# w, Q" n8 e

本文素材来源:东南大学官网/官微、东大科研、东南大学生科学院等

, P% T7 d; }! T# q+ }. [
9 }! u) D3 B1 e0 r+ N0 f1 f( N

5 h! ]/ `1 \- ~. y$ [+ f, c( |$ r" V! Z% |! W% `7 \1 U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14:59: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南大学中大医院发布肝癌诊疗智能体“小肝人”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5-03-19 12:07天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关注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武星如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程守勤 刘敏)3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诊疗中心主任滕皋军教授领衔研发的国内首个肝癌诊疗智能体——“小肝人”已在微信小程序上线,肝癌防治将进入AI诊疗时代。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15: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揭牌
[size=0.875]时间:2025-03-21[size=0.875][size=0.875]阅读量:329 次

+ Q3 `2 v& R1 ]% Z7 \* ?% M, P

3月20日,市政府与东南大学战略合作签约活动举行。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市委书记宋乐伟分别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邱海波,市领导王先正、吴卫东、刘景、王浩参加活动。

签约活动上,刘景、邱海波代表徐州市人民政府与东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东南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姚红红,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黄广振签署东南大学与徐州市人民政府共建“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合作协议。滕皋军、徐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王培安为“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揭牌。

3月21日,滕皋军和东南大学江北校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程斌(主持工作)到徐州市中心医院新城院区参观指导,并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肝脏肿瘤多学科联盟成员单位”揭牌。

党委书记王培安主持并讲话,院长梁军介绍医院概况,党委委员、副院长吴小进,相关临床科室和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活动。

滕皋军为徐州市中心医院近年来的建设发展和院领导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点赞。他说,东南大学与徐州市中心医院有着深厚的情谊和良好的合作基础,此次从之前的“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升级挂牌为“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合作再上新高度。徐州市中心医院近年来发展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了医院在各方面的厚实积累。新的合作框架和共建平台上,将立足徐州市中心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基础,发挥好东南大学医疗、科研、教学、人才等核心优势,推进人才共育,开展项目共赢,深化学科共建,不断提高徐州市中心医院综合实力和水平,合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同时为东南大学医学类专业在临床教学、技术实训、科研实验、人才培养等方面打造全新基地、拓展发展空间。

王培安代表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对滕皋军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说,东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校,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滕皋军院士是我国介入医学和肿瘤诊疗领域的旗帜性人物,在肿瘤综合治疗医学技术创新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天亲自为“肝脏肿瘤多学科诊疗联盟成员单位”落户我院揭牌, 这是落实徐州市政府和东南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的一个具体行动,也为医院建设和发展带来新的期待。相信,依托东南大学的学科优势和滕皋军院士团队的科研实力,我们有实力也有能力,更有信心在“携手共筑融合创新新高地、构建成果转化新平台、健全人才培育新机制、打造医疗服务新品牌”中挑大梁、作贡献。

揭牌活动前,滕皋军一行还考察了位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新城院区的“江苏省肿瘤细胞治疗转化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生物样本库与生物资源研究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淮海经济区名医会诊中心”等处,实地感受了徐州市中心医院推动医教研创新融合发展的浓厚氛围。


2 n8 r" p( |- U, _" W1 P2 K# P8 L4 x0 W2 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5-10 06:06 , Processed in 0.12324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