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kj 于 2022-1-3 19:05 编辑
0 g, }+ r, t: S& z; g5 M6 |( e) X
( i, u4 ~5 X- _校长李言荣在学校2018年新学期工作布置会上的报告总结(到川大后的第一次工作报告,意义重大)
9 ^& a# L0 ^! E; `' c% H8 I一、主要问题
+ h2 y/ A: a& t% U. A1、人才短缺。 " J. g* C( g: c0 D4 W$ K
2、学科、专业太多太散
6 a v- Q' D4 m2 ?" X4 A3、新学科、新方向少,特色还有待鲜明 7 C: R% q0 {4 k4 W9 X. d
4、办学支撑条件缺口大 6 N* c, A& P, y; Z4 W0 V
5、追求一流还需要强化 4 `; ]3 c0 B+ y7 }7 p8 {7 ?$ a7 O% \
6、生源质量与学校地位不匹配
2 z2 A H9 K' `! p6 ? F4 \二、我们的特色和机遇 3 g2 s! g7 ~, B- I' v
1、特色 n+ o1 p5 ^# `3 U
学科齐全且文理工医发展均衡、均具有较强实力,其中医科影响最大。 ) ]) ~( |: G% ~9 B; G* V* ~3 y
2、机遇 3 o* u( {/ t) @
(1)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信息+。 6 U& u! y; W' N9 j% X! q- |
(2)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天府实验室建设。
+ X8 k( u! m/ W) V* J8 b! ^) p(3)生命医学的大发展。医学+。
4 g, v% J( p- @% ]0 d# Q(4)国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一批高端智库的机遇。 ) P0 n# }8 {, A4 _* W( V- ]" A
7 m! g {: Z4 \% c, {
三、目标和路径
5 p! w7 W! e& p/ d. ^1 l1、目标 ' q. r ~# W7 u' _5 l$ ~4 A' a& i/ {
(1)、综合实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稳定在前10名甚至是前列
. m& K' ?3 R% r( [(2)、5年内,我们要做到有10—12个“双一流”学科数
1 l7 S( j6 ?' a, F _' G3 d(3)、学校35个学院每年增加100位“国字号”人才 . l* u6 ~+ k; @% `" a( i
(4)、每年三项国家奖
/ M# V* D4 Q9 _1 u) F/ d) J- ?(5)、ESI千分之一五个以上,百分之一20个以上 + q1 o5 g( |' `2 R2 Y
2、思路
2 P* K% U' X" X- k9 k) W. i(1)办一流的文科、理科和新工科
' s2 S4 S; [8 R6 \; ?3、路径
; ~7 \; |( o9 k2 H, t(1)文优
" k% q2 a" g( l“文优”就是文科要优化,要在重要学科和重点方向上聚焦。目前,学校文科一共有21个学科,数量是比较多的,但是要突出它们的特色和亮点,朝着A类甚至A+学科去。总的来说,文科要有声音、有话语权、有智库,这方面我们的中文、历史、管理等学科都有非常好的基础。 ; ~( U. d! N( [$ N, j
(2)理进 0 z$ F) P, Q( P* s" `
“理进”就是我们的理科要进步。不但是进步,更要提高,主要是往它的基本问题上往深的研究,要往它的基础和本质上走,数、理、化、生都很重要。我们要补短板,特别是物理。因为物理不强,工科的基础就很脆弱,我们很多工科的共性基础都源于物理学科。
N$ y& I" J5 d% `4 V# t. g(3)工改 8 c& h, I1 M; Z2 x1 H- M6 {7 f3 Y
“工改”就是工科要改革,工科改革主要是两个结合:一个是工科的研究退半步与理科、与工程前沿基础问题相结合,这至少可以做强工科,又弥补了理科。另一个就是要去交叉新方向,与新经济、新工科结合,特别是川大的“双引擎”,一个是医学+,一个是信息+,这两个是我们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的工科不是不努力,而是我国的工科是有自身规律的,是由中国的发展阶段决定的。与世界上所有国家一样,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工科实力都很强。每个国家要大发展的时候,都有很多行业性大学应运而生,但是当一个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强国以后,行业性大学就逐渐被合并到综合性大学里去了。现在,大家可以发现,国内凡是没有行业背景的综合性大学里的一般性工科,不论是排名还是获奖数,普遍都不及有行业背景的大学,只有清华、上交大、浙大这些靠师资水平支撑的还能做到没行业背景也照样很强。但我们川大是有机会的,可以在这上面有所作为。 # g2 `7 n/ B4 j& [
(4)医强
9 Y# ^+ y) }9 l) _0 ]8 E. L4 P! |' t“医强”就是医科要做强,不是体量上的扩大,而是往高端人才和标志性成果上走。高端人才方面,到目前为止,我们医科只有1名院士,虽然我们的医疗服务、社会影响力等其他方面都很强,但在学科评估时还是会受到影响。比如,协和医科有29名院士,上交大医科有17名院士,在下一轮评估时我们怎么和他们去比呢?因此,如果未来学校医科不能产生几名院士,我们其他方面再怎么做得好,也是有很大压力的。在医科标志性成果方面,我们要争取获得奖项,特别是要聚焦在转化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有代表性和方向的引领性上发力。 ' v" }7 A1 T: g; `" e. B. M
4、办法和举措
$ w4 i/ N b2 o( { k% _& p4 Y8 d(1)实施新海纳人才行动计划。
8 c- Q( D% O/ w% w(2)建立新的学校交叉特色中心。主要是围绕医学+、信息+这两个引擎。
# ?3 u1 p7 s" L" }% J$ w4 o6 z(3)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9 q/ s+ e2 p& Q; U(4)实施学生“能力”培养提升计划。 3 ] P1 i: |/ U. X, C4 h0 ]
(5)加快以新校区为主的办学条件与配套环境建设。 , h+ F2 h* @) D! [
(6)探索有关学科、专业的优化、整合与退出机制。做加法是高兴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只增加、不调整,当然调整也要实事求是、稳妥发展,你的人员要归属到什么学科中去,因为你办的这些专业、培育的人都在C类甚至C类以下,这不是我们川大该做的,是二本学校该做的,不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当然这个是要由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来牵头论证的。这就像国家重点实验室5年一次的评估,评估后不行的就亮黄牌、亮红牌,你就要调整,你就要优化。
! V h7 T# Q, v8 d0 S5 [& N
: `4 k( K# r0 A! ]& t* n$ l8 m; f" l8 \$ B/ @. V! G
|